滿英子
【摘 要】在人類歷史文化的長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促進文化傳承以及維持文化的多樣性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近些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極大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檔案資源的開發,可以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討論的是檔案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開發;問題
中圖分類號:G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276-01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開發目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可以依托的實物,所以在傳承過程中極易丟失。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人們就建立了相關的檔案,用以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鍵因素。但是檔案的建立只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小步,如何有效使用檔案對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才是檔案建立的終極目標。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的聯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資源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描述、記載、整理研究以及對大眾進行展示,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固化的載體。因此,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進行有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保護與開發關系,取決于對檔案資源的開發是否合理,如果保護和開發合理,那么兩者的關系呈正比。其一,對非物質文化資源進行文字檔案記錄、錄音錄像等,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資源,對非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進行保護,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開發提供理論支持;其二,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開發,有利于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隱性價值,如果可以將它轉化為文化產品或者其他相關產品,帶來的經濟收益可以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工作,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開發的有效方式和原則
(一)檔案資源開發的有效方式
第一,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商業利用。其本質就是發掘檔案資源的潛在價值,一方面是檔案資源本身的價值;另一方面是檔案資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的價值。
順應市場需求,將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轉變為產品。以徽州為例,徽州徽墨的制造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通過對其檔案資源的開發,實現了對傳統墨的生產,比如青墨、朱砂墨以及水卷墨等,此外,根據市場的需求,徽墨實現工藝品的生產,主要用于欣賞與收藏,將各種藝術形態用于對墨錠的改造,提高徽墨的審美價值并贏得市場的青睞。
第二,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開發的主體,包括公益性開發主體和商業性開發主體;二是開發方式,即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實體開發和含義開發等。這就需要有一個全國統一標準,提升國家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重視度,也可以通過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開發與保護措施,保證檔案資源順利有序的開發。
(二)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
第一,分類原則。有一部分檔案(如祖傳技藝等)是未被曝光的,而且只有一小部分人熟知,需要授予專利權等進行保護,未經所有者的許可不能公開。對此可以引導所有者對檔案資源進行開發,通過獲得知識產權的專有權而創造經濟效益。
第二,平衡原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共有的財富,因此大眾有權利進行非保密檔案資源的查閱,也可以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教育、研究和弘揚。如果檔案資源中有藥用價值,為公眾利益考慮,應該允許其開發利用。平衡原則還體現在開發者與公眾之間利益的均衡上。
第三,創新原則。傳統文化不同于珍稀動物,不能以維持原有狀態的方式進行保存。社會在發展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也應該以動態化進行傳承和發展,在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與內涵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合理地創新,有利于文化傳承。
(三)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一,注重基礎。首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收集,然后再進行分類、整理、記錄,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數據庫。
第二,檔案與遺產有效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做好對檔案資源的宣傳,加大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空間范圍。
第三,技術與檔案資源的有效結合。使用網絡平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進行展示和有效傳播。
第四,制定發展戰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制定相關的開發戰略,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傳承,注重檔案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工作,有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檔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姍姍,趙躍.基于關聯數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源開發[J].中國檔案,2016,(06):71-73.
[2]張繼,徐鳴鳳.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式保護[J].蘭臺世界,2010,(18):50-51.
[3]覃美娟.淺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檔案式保護[J].檔案管理,2007,(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