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莉
【摘 要】本文評估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級職業英語讀寫教程一》,這本教材的主要使用者為大專院校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由于這本書的每個單元都包括6個任務活動,所以筆者采用了Littlejoin(1992)設計的任務分析表,并借鑒了Tomlinson (1999)中的4個通用標準,分析和討論了本教材的優缺點。通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從某種程度上說,《高級職業英語讀寫教程一》并不能算得上是一本真正基于任務的教材,因此這本教材的作者應該增加更多的互動性任務以滿足師生需求。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材評估;分析表;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19-02
通過對《高級職業英語讀寫教程一》的初步評估和分析,筆者希望研究結果能夠給二語習得這個領域里的相關教材編寫者提出一些修改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此外,本研究也希望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一定要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編寫準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從基于任務的教材設計角度來看,《高級職業英語讀寫教程一》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需要?
第二,該教材需要做出哪些改進才能滿足師生需求?
一、文獻綜述
(一)教材。教材是課程的核心部分,對教師來說非常重要,并且對教學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教材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完成教學目標的框架,并且為教師授課提供了教學方向。此外,教材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用一種簡潔易懂的方式使現有的知識變得更透明、更能被學生理解。如Hutchinson 和Torres(1987)指出,“教材在英語的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和積極的角色。”教材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為課堂提供必要的語言輸入,如果學生喜歡教材,他們同樣也會喜歡這門課程,因而會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總之,教材作為一個重要的語言輸入,為二語習得者提供了用目標語言進行交流的機會。
(二)教材評估。教材評估在語言教學領域是新趨勢,正如Rea-Dickins 和Germaine (1994)所述,“評估是教學的內在部分。”教材評估在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能為課堂實踐、課程設計和學習管理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因此教材評估對于教師來說非常重要。
Cunningsworth(1995)曾提到,“我們應該認真選材,且所選取的材料應能反映學習者的需要和教育項目的目標、方法和價值。”Ellis(1997)也提到,“教材評估使教師超越印象派的評價,并使得他們對教材的本質有一個實用的、準確的、系統的和情境化的見解。”
(三)教材評估準則。Tomlinson (1999)認為,“教材評估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模版,評估所采用的框架必須由評估的原因、目標和環境所決定。”本文采用了Littlejohn的任務分析表對《高級職業英語讀寫教程一》進行了評估,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學習者應該學什么? 第二,學習者跟誰一起學? 第三,通過什么樣的內容來學習?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本文通過建立描述性研究模型來進行分析數據。這本教材的評估數據是建立在Littlejohn 所創建的任務分析模型之上。
(二)結果與討論。該部分主要分析討論了“從基于任務的教材設計角度來看,《高級職業英語讀寫教程一》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在進行結果討論的過程中,讀寫部分的數據以百分比的形式統計出來,說明該教材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其任務型設計的功能。由于該教材的每個單元框架都是一樣的,筆者只選取了第一單元的讀寫任務來進行分析和討論,結果如下。
1.學習者應該學什么?
(1)讀寫任務并沒有期待由學生自己發起;其中有些寫作任務甚至沒有要求回復或發起。
(2)約有100%的閱讀任務和83.3%的寫作任務只強調意義;沒有任何任務涉及到意義和系統之間的關系。
(3)涉及到的任務皆是低認知度的任務,主要要求學生模仿。其中約有50%的閱讀任務和85.7%的讀寫任務只重視強調學生已學過的知識,較少提到文章段落構建、拓展性重復、減少語言規則等內容。
2.對于學習者有什么要求?
(1)該教材全部的寫作任務及83.3%的閱讀任務都是由學生獨自完成。
(2)讀寫資源主要來自教材而不是學生自身。
3.通過什么樣的內容來學習?
(1)該教材的語言輸入是以書面形式的單詞、詞組和句子為主;語言輸出也是同樣的形式。
(2)閱讀任務的實質主要是提取文章信息及辨識語言形式;寫作任務主要涉及到個人信息及觀點的表達。
三、結語
基于本次研究中所獲取的數據可知,教材是語言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通過學習教材里面的內容而越來越喜歡英語。Williams(1983)曾提到,“教材是一個工具,教師不僅要知道如何使用這個工具,更要知道如何有效發揮這個工具的價值。”
通過對《高級職業英語讀寫教程一》的評估,筆者發現,該教材側重語法的學習、新單詞的強化,以及閱讀問題的回答。參照本文研究結果,首先,筆者建議教材使用者,尤其是教師,應該特別注意語言四個基本技巧的教授,以便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對話交流。其次,教材應以滿足使用者的需要為前提來編寫,同時應配備教師用書。為了提高學習效率,語言教學的多媒體應用也應該被考慮在內。
總之,這本教材并不能滿足任務型教材下師生的需要,它是一本傳統的訓練學生語言知識點的教材,忽視了語言交際性的內在要求。希望本教材的編寫者能適當增加相應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沒有一本教材能完全與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相匹配。只能說盡量以滿足師生需求為前提,編寫一本最合適的教材。
參考文獻:
[1]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Oxford:Heinemann. 1995.
[2]Ellis, R. 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ELTJournal,1997,51(1):36-41.
[3]http://dx.doi.org/10.1093/elt/51.1.36
[4]Hutchinson, T. Whats underneath? An interactive view of materials evaluation. In L. E. Sheldon (Ed.), ELT coursebooks and materials: Problems i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ELT Documents 126. London: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The British Council.1987.
[5]Andrew Littlejohn. The analysis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inside the Trojan Horse.1992.
[6]Rea- Dicckens PP, Germaine K . Evaluation In Canadlin and Widdowson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7]Tomlinson, B.Developing criteria for materials evaluation. IATEFL Issue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