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梅
我的家鄉在江南的小城,家鄉夏季漫長而炎熱,熬過苦夏后家鄉人有“啃秋”的習俗,“啃秋”有迎秋之意。
咬秋首選的食物是西瓜,人們相信夏末秋初時吃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的淤氣,免除腹瀉、瘡癤等疾病。不過在我看來入秋以后天氣逐漸涼爽,西瓜上市量日趨減少,啃秋吃一吃西瓜也有依依惜別之意。家鄉人很看重啃秋吃西瓜,即使多年前物資匱乏的那個時期,大多數人家不舍得買一個整瓜來啃,于是幾戶人家湊份子買個大瓜,然后一家分上兩三片,至少讓老人和孩子啃秋應節令。母親也用雞蛋換過西瓜,一個雞蛋換兩片西瓜,全家人都可以嘗一嘗。不論何時想起童年時入秋“啃瓜”,那都是一份幸福難忘的回憶。
在家鄉用來啃秋的東西不止是西瓜,秋后瓜果成熟了,田里、園里能夠啃的東西還有很多。
我家菜園里有一棵棗樹,“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棗落竿”,每年農歷七月十五,小棗就長成了,并在“腰上”紅了一圈,中秋節前后滿樹沉甸甸的棗就會把枝條壓彎了腰,眼瞅著溜圓紅火的棗兒,村里調皮的男孩子便舉起竹竿一陣亂打,棗子四處飛濺,在地上歡快地跳著。我忙蹲下去,弓著腰,一顆顆地揀,揀的時候還忍不住放一粒在嘴里,紅得剔透的棗兒脆甜清香,美味無窮。棗的營養價值很高,民間有諺語“五谷加小棗,勝似靈芝草”,入秋后多吃些棗子可增加機體的免疫力,從醫學角度講,棗對貧血、肺虛咳嗽、高血壓等均有裨益。
秋后田里的玉米剛剛成熟,此時的玉米棒非常鮮嫩,用指甲一掐就會流出白白的漿汁。母親到自家地里掰上一竹籃玉米,回家后剝去皮,洗凈后放到鍋里煮熟。剛從田里掰回來的玉米不僅香,還有一絲甜味,大人孩子都喜歡啃。我啃玉米時爺爺總會在一旁念叨“啃啃秋,痱子丟。”意思是啃了秋就不會起秋痱子。父親幽默風趣,他總是一邊啃玉米一邊唱“立秋啃棒子,長成大胖子?!?/p>
春華秋實,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正是我這個“饞嘴貓”的“快樂季”。家鄉的石榴籽兒又大又紅,猶如晶瑩的瑪瑙,啃上一口,滿口生津,馨香流溢; 啃一口柿子,那蜜汁似的汁液,便會順著嘴角直往下淌; 啃一口鴨梨,水分充足,果汁如甘飴般甜;吃幾粒糖炒板栗,香糯味美,回味綿長。。。。。。
啃秋蔬秋果,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我覺得整個秋天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