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斌+李子琨
當“互聯網+農業”風吹到海南時,海南率先在全國啟動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講述著一個新的“春天的故事”。為了培養具備實戰能力的農業電子商務實用型人才,實現人才培育與企業用人需求和主體創業需求充分對接,逐步打造符合“互聯網+現代農業”新形勢發展要求的電子商務人才隊伍,2016年1-6月,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省農業廳聯合開展2016年海南省互聯網農業小鎮在校大學生微商培訓。
在本次培訓中,海南13所高校共開展15場專場培訓活動,304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75名學員在實戰操作中通過、微博、QQ等新媒體載體銷售熱帶農產品,達成543筆訂單交易,線下成交金額42354元。此外,海南大學成立了一個創業社團——“互聯網農業知青社”。
2016年3月27日,在借來的海南大學思源學堂一個小小辦公室里,2名創業導師,9名海大學生,圍著一張茶幾,經過數小時激烈的討論,決定在海大成立互聯網農業知青社。這是海南專門研究三農問題和參與當地政府農業實踐的創新創業學生團體。
(一)
一次偶然的機會,海南大學在校學生朱楊峰參加了團省委和省農業廳在海南大學聯合開展的2016年海南省互聯網農業小鎮在校大學生微商培訓,講師們給他講述了海南省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計劃——互聯網農業小鎮,講解了海南特色農產品及產銷現狀、電商營銷操作技巧。培訓班還邀請了張天翼等優秀海南本土高校畢業生和培訓班往期優秀學員參與教學,傳授實戰技巧和從業經驗,講述如何通過朋友圈在一周內賣出50000余個粽子等故事。微商達人黃振福老師利用哆咪啦生活服務平臺上的農產品資源,通過精心挑選合適的農產品、引導學員合理把握產品信息發布的頻度與時間段、指導學員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的“三部曲”,帶領學員利用常見的、微博、QQ等載體,體驗銷售的全過程。在老師的手把手指導下,朱楊峰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訂單。
培訓結束后,朱楊峰作為優秀學員進行了項目實地考察。在海口石山、文昌會文、澄邁福山等10個互聯網農業小鎮里,他感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新氣象。
參加考察期間,朱楊峰認識了今后和他一起并肩作戰的朋友,同時,一顆創業實踐的種子開始在他們心中萌芽。
(二)
3月28日,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朱楊峰和他的小伙伴們成立了海南大學互聯網農業知青社。當天,他們決定參加2016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比賽的項目提交日期為4月1日,這意味著在3至4天之內,他們需要完成創業思路構想、項目市場調查分析、創業計劃書等一系列的工作。時間不等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成為了團隊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也給朱楊峰這個“領頭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那一段時間,他們常常在中午30幾度的高溫天氣下外出做調研,在深夜11點鐘寫計劃書,但是,伙伴們沒有一個人抱怨過。
比賽從4月份進行到5月份,在短短一個月期間,團隊完成了人員組建,市場調查,創業計劃書,室內路演等工作。因為時間緊迫和隊員對于項目了解不深,自身知識和經驗缺乏等問題,團隊遇到了許多困難,例如市場調查環節商家的不配合等。最終通過隊員們的團結努力,精誠合作,保質保量的地成了整個比賽任務。
成功總是會青睞勤奮的人。海大知青社的《大禾拍互聯網農業》項目在創業大賽創業計劃競賽海南大學校內選拔賽中榮獲銅獎。獲獎項目“大禾拍”互聯網農業項目是由海南大學互聯網知青社發起的一項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禾拍”依托海南省互聯網農業小鎮項目豐富的農業資源、企業強大的電子商務能力和自身廣闊的人際關系網,構建農業產業鏈網絡銷售平臺。旨在開啟農業電商新時代,讓互聯網農業走進千家萬戶。
在政府和企業的政策與資源的支持下,朱楊峰和他的小伙伴們又啟動了“優農e家”互聯網農業項目。依托互聯網農業小鎮項目,他們希望用自己的“農業電商3.0”理念和“產品代言人”模式,將小鎮整合的優質農產品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平臺,更好更方便的走進千家萬戶的消費者手中,為消費者和農戶搭建一座信息的橋梁。
(三)
在實踐過程中,朱楊峰和他的伙伴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做的事情多么有意義。5月份,他們舉辦了一個海口火山荔枝王產品營銷活動。為了給客戶挑選優質的荔枝,保證每一顆送到顧客手中的荔枝都是新鮮并且高品質的。他們的團隊特地前往海口石山火山口荔枝王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在這里,他們結識了一位當地的農民——阿輝(化名)。
阿輝家的荔枝不打農藥,施的是農家有機肥,個頭大,水分足、含糖量高,如今已到了收獲的季節。但是,這位話不多且質樸淳厚的農民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由于地處偏遠,信息閉塞,這些誘人的荔枝往往賣不出去,也賣不上好價錢。
阿輝其實只是海南乃至全國千千萬萬農民的縮影。自打今年入夏以來,農產品滯銷就如大山一般壓向農戶,先是陜西油桃、再是山東大蔥、緊接著是保定的蘿卜,再就是普遍范圍的西瓜滯銷……滯銷一方面導致農戶血本無歸,另一方面也造成城市里的消費者要花更高的價錢才能買到想要的農產品。
“農雖舊業,其命維新”,朱楊峰和他的伙伴們深刻認識到,傳統農業尋求轉型發展與農民生產者文化信息落后的矛盾已經產生并擴大。中國的農業需要一把變革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新興的互聯網技術。他們團隊一方面認真研讀和調查中國和海南農業發展情況,另一方面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海南省互聯網農業小鎮項目建設當中。
“小鎮項目在海南遍地開花,我們也會隨著小鎮的建設步伐,走向海南每一個鄉村,走到海南的每一片土地。”朱楊峰如是說。
微商培訓班學員感言
海南大學曾曉玲:參觀(編者注:指參觀互聯網農業小鎮)回來的那個傍晚,陽光沒有中午那么刺眼,我正好拿著課本去教室上植物營養學。太陽的紅暈非常鮮艷,最頂端出現一道金光,我仿佛看到家鄉幾年后的另一番現代化景象。朝著教學樓的方向前進,看著金光,腦袋里浮現出真正的現代農業,新一代農民的生活景象,我的內心開始奔涌著新的就業價值理念:明確的目標,不懈的堅持!我是水果君,我要做無數果園的水果君!
海南大學朱楊峰:跟老師學習微商銷售,懂得了很多銷售知識,還成功賣出了產品,有點小成就感呢。參加這次培訓收獲挺大的,作為大學生,多參加這種社會實踐,對于自身知識、閱歷的增長都是有幫助的,可以為自己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網友“馭風”:石山鎮——海南第一個互聯網小鎮,今天來到這里第一次看到了競拍活動。互聯網+讓更多的海南特產走出海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石山之旅感觸很深,收獲也很大。
網友“小芒果”:今天是海口石山互聯網小鎮建設一周年,參加了石山鎮農產品展銷和競購會。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海南各種各樣優質的農產品,也感受到了石山鎮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