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書法與中國畫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論文
閆劍昆
摘 要:小學漢字書寫的教育是各小學的教育重點,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關于語文教育的要求。做好識字寫字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基本的語文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在義務教育階段,如何將識字、寫字教育與書法教育巧妙融合起來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書法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教育部門曾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要以識字、寫字教學為基礎,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提高美學教育與文化教育質量”。本文指出了我國小學寫字與書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對識字、寫字與書法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闡述,針對如何將識字、寫字與書法教育有機結合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識字寫字教學;書法教育;結合策略
0 引言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很多研究人員對小學識字、寫字教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寫字與書法的聯系和區別。我國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導性文件,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識字、寫字教育的目標、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置等內容,強化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為寫字教學和書法教學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和方法。盡管如此,小學識字、寫字教學還是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利用書法教育強化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進而建立一種創新的識字、寫字與書法教學體系,提高當代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繼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打好基礎。
1 小學識字、寫字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寫字教學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
部分學校和教師的觀念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過度追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識字、寫字的教育,一味追求升學率,對于蘊含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漢字書寫教學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教師在小學階段就經常搞題海戰術,學生作業很多,對于文字的掌握僅限于會寫,但對下筆的筆順、字體結構認識不清,存在錯別字和字體難看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的寫字姿勢要求不夠嚴格,在檢查學生作業時關注對錯,不重視字體是否規整。
1.2 缺乏規范的寫字教學體系
一些小學重視識字、寫字等教學,但教師在具體執行時效果欠佳,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時,教師沒有將寫字教學納入重要的教學日程中來,只是空喊口號,而沒有真正落實。因此,識字、寫字教學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教學體系,缺少制度的保障和支撐。部分小學沒有定期開展識字與寫字的教學活動,如楷書大賽、鋼筆字大賽等,很少有小學將寫字作為單獨的一項課程開展教育,寫字教學呈現邊緣化的狀態。因為缺乏系統研究,寫字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和僵化,教師組織的寫字教學較為枯燥,用時較長,但實際教學效果較差。
1.3 教師素養有待提高
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教學的質量。目前,部分小學的語文教師寫字能力較差,其漢字書寫技能有待提高。一些教師本身書寫能力不高,還不夠重視寫字教學,自己的日常訓練較少,導致識字、寫字教學質量堪憂。這部分教師少有危機意識,很少去主動改變現狀,加強訓練。
1.4 寫字教學評價不夠科學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比較重視各科的成績,一般只重視答案的對錯,但不注重寫字的好壞。教師的漠視只會影響學生對寫字的態度,日久天長,學生對于寫字更為忽略,學生認為字寫得好與壞都不會影響自己的成績。這種不科學的評價方式,導致寫字教學得不到支持和鼓勵。并且教師僅憑主觀經驗去判斷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不夠客觀,缺少對于書寫的評價。
2 識字、寫字教學與書法教學的關系
先有漢字,才有書寫。漢字的書寫最基礎的作用是實用,漢字用以表情達意,最初發明的漢字一般都是由事物的形象變化而來,如最早出現的甲骨文等。識字是寫字的基礎,書寫又是書法教育的基礎。寫字是掌握漢字書寫技能的過程,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基礎素養,而書法則是一種藝術行為,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我國古代,書法稱為“書”,既表示書寫動作,也表示作品,在古代二者的含義比較接近。20世紀,書法作品成為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產物,是一種蘊含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書法與繼承傳統文化的關系。寫字離不開藝術的培養,寫字教學的意義在于認識漢字蘊含的歷史文化,寫字是書法的基礎,書法是寫字的升華。
3 識字、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有機結合的策略探討
3.1 提升教師書法內功,陶冶學生情操
教師是教學的實施者,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書寫能力。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書法培訓和教育,提高教師的書寫與教學能力。教師多運用黑板書寫教學內容,教師平時要注意多聯系粉筆字,學會巧妙運用粉筆,展現漢字的優美結構。語文教師不僅寫字要規范,還要書寫正確。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注意講解書寫動作、下筆筆順和漢字結構,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其次,學校單獨開設書法課程,聘請書法教師教授學生書法。
3.2 利用書法教育的美學教育特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漢字是世界上極具藝術價值的字體,書法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書法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審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為目標,通過書寫體驗和欣賞書法名作,讓學生感受書法之美,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品位。我國的書法有很多種,包括小篆、楷書、行書等。每一種書法意蘊不同、風格不同,不同書法家的書寫風格自成一派,各具特色。書法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書法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學生要能從書法漢字的筆畫、結構分析出它的內涵,得到深切的審美享受。
3.3 教師要注意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
語文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強化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例如,創設情境,開展同音字書寫比賽,教師讀,學生寫,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漢字筆順教學做成FLASH動畫,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深化學生對筆順的記憶。定期組織漢字書寫比賽,如鋼筆字大賽、書法大賽等,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其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程度,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4 定期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活動
教師要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納入教學評價中,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要將漢字書寫筆順及結構納入評價系統。讓學生認識到漢字書寫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課堂教學時多關注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 結語
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做好識字、寫字教學是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將書法教育滲透于識字、寫字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漢字書寫能力,進而提高其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有機結合是切實提高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 馬國俊.從書法文化的視角和立場關照寫字教學的深化改革[J].社科縱橫,2004(6):163-164.
[2] 崔巒.關于新課標中識字與寫字教學目標的對話[J].語文建設,2002(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