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衡陽 為經濟繁榮注入可持續的動力
王利娟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被稱作中國兒童文學的“黃金十年” [1],在此基礎上,第二個十年的中國兒童文學各個方面依然保持強勁發展; 2016年春天,來自博洛尼亞有關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的消息,猶如一顆能量巨大的種子,在中國兒童文學界引發了轟動效應。兒童文學受到了空前的關注,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繁榮,與之相關的諸多大事也將注定被載入史冊。那么,新世紀以來兒童文學所謂的“井噴式” [2]發展在今年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其背后有何動力,又面臨何種阻力?不同主體如何趨利避害以助力中國兒童文學的持續發展,再上新臺階?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本年度,中國兒童文學界最重要的大事無疑是曹文軒摘取世界兒童文學的最高獎國際安徒生獎,這是對曹文軒四十多年來高質量、高產量的兒童文學創作成果的肯定,也是對曹文軒所堅持的兒童文學理念的肯定:例如, “兒童文學應該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兒童文學必須是文學”等。在當代文壇,這些看似不言自明的理念曾經是曲高和寡的。而國際安徒生獎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國人對兒童文學的輕視與忽略的局面,同時也使得這些來自象牙塔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常識。曹文軒的獲獎一方面與其個人的創作成就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國內外日漸成熟的出版團隊、翻譯團隊的種種努力。可以說,在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的漫長征途中,今年,“曹文軒”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一張閃閃發光的名片,喚起了國外出版人對整個中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注目,與之相關的版權洽談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其中 2016年7月8日到 17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童書博覽會( CCBE)和2016年11月18號到 20號舉行的第四屆上海國際童書展( CCBF)都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除了國際安徒生獎,天天出版社和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中心舉辦的首屆“青銅葵花圖畫書獎”、北師大中國圖畫書研究中心和安徽少兒出版社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原創圖畫書時代獎”、中國童書博覽會舉辦的首屆“張樂平繪本獎”、北師大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和大連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大白鯨世界杯原創幻想兒童文學獎”、臺灣信誼基金會舉辦的第七屆“信誼圖畫書獎”以及已經成功舉辦多屆的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的頒布及推出的《中秋節快樂》《那只打呼嚕的獅子》《大腳姑娘》《十二生肖鵝卵石》等多部優秀作品都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獎項多是專為繪本(圖畫書)設立的,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著近十年來席卷中國兒童文學界的“繪本熱”在持續升溫后所達到新沸點。
獎項的公布往往是一瞬間的,是對過往成果的肯定, 2016年兒童文學的繁榮更主要地體現在創作實績上,即優秀新作的頻頻涌現。曹文軒、梅子涵、殷健靈、蕭萍、陸梅、黃蓓佳、安武林、李秋沅、孫玉虎等不同年齡梯度的兒童文學作家都以其勤奮和才華捧出了各具風格的精彩之作。其中,小說方面,《人民文學》第 6期全文刊發的曹文軒獲獎后首部長篇《蜻蜓眼》是一大力作。《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認為,“如同影響巨大的《草房子》 ”,《蜻蜓眼》“可以視為 ‘兒童文學,更應該看作是經典文脈上的文學” [3]。殷健靈《野茫坡》以一百多年前真實存在過的上海 “土山灣”孤兒院為原型,其創作建立在對大量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創造性剪裁安排上,作品既隱含著客觀歷史的軌跡,又流淌著創作主體的心靈關懷。劉緒源稱:“這是一個重大而獨創的題材,是一部有歷史深度與一定涵蓋面的小說,也是一本好看而感人的書。 ”[4]而在李秋沅《天青》中,歷史元素與神話思維自然相融,貫穿始終的角色、亦人亦神亦物的“天青”輾轉流浪、上天入地,成就了故事的跌宕起伏。黃蓓佳《童眸》在文體上介于兒童小說、記事散文和回憶錄之間,通過一條小巷中幾個小伙伴兒的成長經歷書寫著人性善惡。陸梅《像蝴蝶一樣自由》采用清麗的散文筆調穿梭于現實與幻想之間,引發讀者對戰爭與和平、文明與野蠻、自由與囚禁等重大問題的思考,被稱作兒童文學中少見的“哲學小說”。被稱為“草原之子”的新生代動物小說家格日勒其木格 ·黑鶴推出了包含一百五十余幅照片的首部全彩色印刷紀實性作品《我的草原動物朋友》,書中內容大多來自他在草原親身游歷中與動物相處的日常點滴,海量圖文并茂的細節展示著作者深切的動物情懷,喚起了讀者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曾在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中憑借《朝北教室的風箏》斬獲一等獎的青年作家、翻譯家梅思繁在《爸爸的故事》之后,又推出了兒童小說《小紅豆》系列,其國際化的視野為中國兒童文學帶來了新的風景,兒童文學推廣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王林認為:作者“選取她最熟悉的領域和環境來寫,一不小心,已經為中國兒童文學別開生面”。在兒童戲劇領域頗有研究的蕭萍推出了以現實生活中的兒子為原型的新話本小說《沐陽上學記》,讓讀者在生動活潑的日常故事中品咂著新一代兒童成長中的苦樂酸甜。在童話方面,安武林、王一梅、湯素蘭、唐池子、湯湯等都有新作展示,并積極參與到中國原創童話繪本的實踐中去。此外,兒童詩、兒童散文以及較為新穎的兒童文學形式——“橋梁書”都有佳作出版,如董宏猷《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等。與幾年前相比,成人文學作家、學者“跨界”兒童文學取得了更為成熟的收獲,在題材和文體上都有所突破,代表作有張煒的《兔子作家》、肖復興的《紅臉兒》、劉慈欣的《動物園里的救世主》等。北大中文系教授韓毓海新作《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與之前所著《偉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讀馬克思》一樣,甫一出版,就輸出了海外版權,在青少年讀者中引起廣泛反響。
在2016年兒童文學新品中,原創文學繪本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關鍵詞之一,以至于 2016年被稱作“繪本元年” [5]。在整體思路上,原創繪本大多依然執著于講述地道的中國故事,但與早期的《年》《屠龍族》《兔兒爺》《一園青菜成了精》等注重挖掘民間文學資源、重溫古老傳說歌謠的思路不同,近來,作者們更多地將目光投向自身記憶。于大武的《一輛自行車》,通過回顧兒時與小伙伴們一起騎父親的自行車的經歷,讓讀者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胡同,是樸素而動人的中國故事;梅子涵與滿濤合作的《麻雀》既帶有鮮明的時代背景,又有著超越時代的象征寓意。青年繪本作家孟亞楠《中秋節快樂》、郭婧《獨生小孩兒》也都取材于兒時印象。他們講述的是個人的童年故事,也是當代中國的故事。此外,熊亮、崔莉等人合著的繪本《這是誰的腳印》聚焦生態環境和動物保護主題,兼具故事性和知識性,畫風真實、嚴謹,將水獺媽媽和水獺寶寶的一次日常散步演繹得妙趣橫生,是來自雪域高原的特別收獲。
在2016年的兒童文學創作場域中,以家庭、學校為單位的“文學共同體”現象成為了一道別致的風景。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導梅子涵和女兒梅思繁分別創作、相隔二十年出版的《女兒的故事》和《爸爸的故事》并肩詮釋著三十多年來兩代人“共同成長的幸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顏新元和女兒彎彎合作完成繪本《大腳姑娘》,圖文高度契合;而在 2016年上海童書展亮相的“梅家將系列叢書”收錄的則是梅子涵與其多位兒童文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魏捷、許東堯、顧愛華、郁雨君等的作品。“文學創作中的共同體”現象在古今中外的成人文壇本來常見,其存在本身就意味著文化的傳承。在兒童文學界,以學科設置、課堂傳授、言傳身教為基礎的文學創作共同體的生成和壯大所憑借的不僅是以個體為單位的因緣際會,還有賴于中國兒童文學幾代人的積累,也是兒童文學學科的大樹上所結出的碩果。
兒童文學創作的欣欣向榮之勢體現了整個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群在過去三十多年間的成熟。這與當下中國文學創作整體的繁榮密切相關。與成人文學相比,兒童文學似乎得到了更多領域的關注。除了出版社,政府、學校、兒童文學作家、民間兒童閱讀組織等力量都踴躍參與到兒童文學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在2016年9月份新學期首次投入使用的、由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溫儒敏總主編的“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比重得到明顯加強,這對于兒童文學的推廣無疑是莫大的鼓勵。與之相應的是,兒童文學作品的課堂化進程也在加快。例如, 2016年10月12日到 14日,第一屆全國小學繪本課程與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通過《老鼠娶新娘》繪本劇、“當曹文軒遇上李歐 ·李奧尼”主題繪本示范課、專家點評、講座等形式,諸位師生共同感受著文學繪本的魅力。兒童文學作品的恰當運用在活躍語文課堂,豐富孩子精神世界等方面頗有潛力,也許能給語文教育改革帶來些許推力。
在兒童文學這項系統工程的進展中,市場是最為強勁、最為復雜的一種作用力。近年來,童書出版的高額利潤與附加值吸引了眾多資本、人才的涌入。在這種情況下,重點作家作品成為出版社激烈競爭的核心資源。與簡單的版權合作制不同,新媒體時代的兒童文學作家與出版社的合作關系也呈現新的態勢。例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旗下專業少兒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于 2014年1月10日在北京成立了“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中心 ”,這是國內第一家以兒童文學作家為中心的 “全版權”運營機構,該中心取得了曹文軒所有作品的影視改編、海外代理、數字出版和游戲開發等方面的版權,并負責對曹文軒各類版權的分銷進行全面專業的管理。幾年來,該中心策劃出版了“中國種子世界花”系列繪本、《鴿子號》兒童文學雜志,在版權輸出和作品改編方面也成績斐然,隨著今年曹文軒獲獎效應的擴展, 2016年8月30日《皮卡系列》、舞臺劇《背叛的門牙》反響熱烈,而《青銅葵花》《中國種子世界花》的舞臺劇以及相關衍生品也在制作中。 [6]該模式得到不少效仿,地方少兒出版社紛紛與兒童文學作家強強聯合,采用全產業鏈運營模式,致力于打造作家品牌形象。繼“湯素蘭工作室”落戶長沙( 2013年)、“商曉娜工作室”落戶福州(2014年)、“鄭春華工作室”落戶杭州(2014年),2016年7月28日,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湯湯工作室”成立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第 26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隆重舉行。與傳統的版權合作制度相比,藝術中心、工作室等運營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把作家從必不可少的商業洽談等出版環節中解放出來,使作家更有余裕專注于創作本身。
然而,市場畢竟是一把雙刃劍。方衛平曾談到:“如果說 90年代的中國兒童文學還只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里小試身手的話,那么,近年來市場對于兒童文學發展的影響和左右,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必須應對的巨大的生存現實。 ”[7]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創作有益于世道人心、真正經得起讀者考驗的精品兒童文學變得越發艱難,泥沙俱下成為基本的事實。 11月中旬,《文藝報》發表文章討論兒童文學所謂“黃金十年”的“含金量”問題 [8],早些時候,海飛在接受《文藝報》關于兒童文學的采訪時,也談到“繁榮總會有泡沫伴生” [9]。兒童文學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與童書市場的“碼洋”效應有關。而“童書”不一定是 “兒童文學”,諸多冠以兒童文學之名的兒童讀物在文學性、藝術性上良莠不齊。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伴隨著出版體制的改革,傳統的兒童文學出版面臨多方挑戰,并反過來影響到作品創作。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多種新媒體更加深入當代兒童教育和家庭生活,“閱讀”的含義也發生了空前的變化。與成人相比,兒童更容易受到影像、聲音的影響,因此 “兒童閱讀”蘊藏著更多商機,這使得兒童文學的產業化鏈迅速地從理念變成了實踐。例如,以一部繪本為核心,可以發展出學習資料、兒童玩具(手工材料包、毛絨玩具等)、兒童服裝、兒童配飾等一系列衍生品。這一點在 2016年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兒童文學品牌的確立,建立各類兒童生活用品的品牌,實現 “IP”運營,成為諸多商家的戰略規劃。但在這樣的出版模式下, “兒童文學”的藝術性很有可能被忽略,文化價值被迫讓位于商業價值,商品性成為第一屬性。商品的批量化生產需求將導致兒童文學的類型化寫作。長此以往,無疑會催生大量粗制濫造之作。
兒童文學創作自身也面臨亟待突破的困境。評論家李敬澤談到: “兒童文學在思想藝術質量、風格樣式創新、結構品種等方面,還不能充分滿足不斷增長變化的需求。可以說, ‘供給側問題也是兒童文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 的問題依然突出。 ”[10]對此,作協、評論家、作家包括出版社都有所警覺并采取了相關舉措共同來扶持兒童文學的創作。 2016年9月7日到 11月11日,魯迅研究院舉辦了專門面向兒童文學家的第 30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期間舉辦了“朝向本真——世界視野中的中國兒童文學”等主題的研討會; 2016年10月28日到 29日,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主辦的 “兒童文學的潮流——井岡山兒童文學創作出版研討會”在井岡山舉行。“中國兒童文學需要貴族氣息”“快與慢的思考” “‘朝向童真應成為兒童文學作家的基本姿態”等成為與會者的共識,相信這些討論會幫助兒童文學家更好地調整思路、磨礪技巧,促使更多優秀作品的涌現。 [11]在這多重力量的聯合介入和作用中,兒童文學成了一盤形勢與走向都更加復雜曖昧的大棋。兒童文學作家和評論家如何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也是值得思考的新話題。
隨著兒童文學閱讀熱的持續升溫,對兒童文學理論的需求也顯得迫切。 2016年,一些重要的原創兒童文學理論書籍得到再版。例如,明天出版社推出了裝幀精美的十冊本 “兒童閱讀專家指導書系” [12]。但是,常態的兒童文學理論研究文章的發表園地較少。值得期待的是,中國作協正在與一些大學探討合作,試圖采取共建兒童文學理論評論基地的方式,切實加強兒童文學的理論研究。此外,兒童文學期刊方面也存在有待完善的環節,例如集中刊發長篇兒童小說的刊物較為缺乏。由曹文軒任主編的《十月少年文學》在2016年10月25日的創刊可以說填補了這一空白。
如果說,兒童文學的作家作品是花木林苑,那么編輯就是園丁、護林人、園林藝術家。有眼光的編輯、出版人對作家的成長、作品的發掘甚至新作的孕育、誕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目前,相比對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的關注,對編輯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要想真正實現中國兒童文學的繁榮強大,在呼喚新的、優秀的作家作品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優秀編輯、出版人的發現、培養與獎勵,與之相關的良性循環的出版機制將有助于中國兒童文學的穩步發展和真正成熟。
注釋:
[1][2][9]行超、海飛.海飛:“中國兒童文學行進在春天”[N].文藝報.2016.7.8.
[3]施戰軍.人民文學 ·卷首[J].人民文學.2016(6) .
[4]劉緒源.殷健靈寫《野茫坡》:舊城新史與永恒人性[N].中華讀書報.2016.3.16.
[5]余若歆.2016上半年少兒出版盤點— —“新黃金十年”的新起點[N].出版商務周報.2016.7.27.
[6]李婧璇.曹文軒兒童文學藝術中心版權價值[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11.7.轉引自作家網.http://www.zuojiawang.com/xinwenkuaibao/22997.html.
[7]方衛平.中國兒童文學三十年——一種歷史概貌的考察[C].童年寫作的重量.合肥:安徽少兒出版社,2015:59.
[8]行超.“黃金”十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N].文藝報.2016.11.11.
[10]李敬澤.當前兒童文學發展狀況[N].文藝報.2016.4.13.
[11]曹文軒.曹文軒在井岡山兒童文學創作出版研討會上的總結:今天的兒童文學需要新的標準與理論[J].出版人.2016(10) .
[12]其中,趙霞《幼年的詩學》為新作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