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論山西童帽造物考中的敬拜意識

      新聞
      藝術評論
      2017年09月03日 10:05

      倪潔誠 潘健華

      民俗文化中的圖騰崇拜、靈魂觀念、原生態的思維方式與心理趨向等,都歸結于人們對天、地、人的自然敬拜。本文以山西童帽為例,對其造物理念中的敬拜意識進行考據。

      目前,國內對于童帽的研究局限于“虎頭帽”的民俗與傳統制作工藝研究。

      如苑國祥先生的《中國傳統兒童服飾——虎頭帽》,主要強調虎文化是中華民族民俗特色的傳承?!讹L俗通義禮典》上說:“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人們就用虎頭帽的“虎”形象來抵抗無形的魔,也被認為是一種“以毒攻毒”的方法。張競瓊先生的《中原地區虎頭帽的工藝》一文,主要介紹制作步驟、材料、工藝,并記錄整個制作過程。許曉慧女士的《民間“虎”服飾的文化特征》針對民間兒童服飾中 “虎”紋樣、“虎”造型以及現代服裝設計對此的借鑒進行分析。但對于民間原生態千姿百態童帽的研究,還處于空白期,如童帽中的金銀飾、各種仿生造型、特種工藝等。

      山西位于黃河中下游,歷史上晉北亦是華夏族地域與北方胡人地域相接的分界線,其民俗植根于深厚的黃河文化土壤之中,以漢生活習俗為主體,同時兼容游牧文化。山西民俗以農耕文化為特色,物質經濟習俗、社會信仰習俗、歲時節日習俗乃至游藝競技習俗等,都與農耕文化有明顯的淵源關系。目前收集到的傳世實物,以山西為中心,輻射到陜西、河北、河南,地跨 4大省,覆蓋 71.94萬平方公里,經歷了清代末年、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初期,前后跨越 200年歷史。每一件實物背后都有敬拜意識與文化故事,具有文物研究價值。

      一、生命延續的期盼

      我們祖先眼中,一切敬拜意識的本源來自對生命的敬拜。早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安葬死者把象征生命的紅色赤鐵礦粉撒在死者周圍,祈求生命的延續,這是早期人們對生命的一種敬拜精神。為了追求生命的延續,視生命是一個綿延不絕的過程,民間有很多器物或形象是可以幫助生命延續以及對生命的一種寄寓,如:葫蘆、葡萄、石榴都是多子的寓意,希望生命的繁衍可以順利,家族人丁興旺,添丁旺財。

      在民間,自孩子出生始,所有針對孩子的儀式、民俗都是長輩對其生命的寄寓。孩子需要穿百家衣、吃百家飯。百家衣是把多家要來的布片縫制成一件嬰兒的衣服,不能胸前開口,要做成側開口的大襟衫,寓意孩子多福多壽,并不能做完,要在底襟處留個口子,俗稱“藏魂處”。待孩子滿月,由孩子母親將其縫住,表明已將孩子的靈魂留在母親的身邊。百家飯是正月初一,爺爺抱著未滿周歲的孫子沿街乞討,將討來的饅頭、菜、米煮在一起讓孩子吃下,這樣孩子可受百家庇護。

      在研究山西童帽的造物的同時,能深深感受到制作者對生命的敬拜之情,這種敬拜,是發自內心的,而非刻意流露。如圖 1,是一頂獸面童帽,其材質豐富,運用了棉、麻、絲等各種布料與裝飾繩帶,材質上的多元有百家衣的意思,把百家的布片縫到一起,做成的童帽,寄寓了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延續生命的一種期盼,同時在求布片時,特別要向“劉”氏、“程”氏索要,因為“劉”、“程”的諧音是“留”和“成”,寓意“留住”、“成長”。而用獸面作為造型元素,獸的諧音是“壽”,是對孩子將來能長壽的寄寓。該童帽在造物時選用較多的紅色作為穿插,紅色在中國是喜慶的象征,一來得子是大喜,人們喜用紅色;二來紅色也是生命的象征,象征著活力與生長的力量,總體是對孩子長命百歲的祝福。由此,可以深刻感受到,長輩借助孩子的隨身服飾表達的關懷與愛意,這種關懷與愛意是建立在對生命敬拜的基礎之上的,長輩們很清楚,生命是本源,有了生命的保障,才有成長的過程。

      二、人與自然的和諧

      我們祖先的眼中,尊重自然便是尊重人類本身。只有人與自然在和諧的情況下,才能長期共存。自然界為人們的生存提供了生活資源,人們借造物的平臺來回報自然。

      中國文化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天地自然萬物、人的自然本性與自然規律。自然界中的現象是有活力和節奏的,會發生周期性變化,如自然界中的季節的變化、月亮陰晴圓缺、海水潮起潮落、動物冬眠與復蘇、草木生長與枯萎等。人類若要與自然和諧共存,必須對這些自然現象產生敬畏,了解他們,尊重他們,才能適應他們并長期共處。 “人”是指社會化及群體化的人; “合一”是指二者互相融合、協和,彼此互為影響,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天人合一的基本內涵反映在人和自然的親和互融及人的意志、理想、品格、理想和自然規律的同體與共,在天道與人道、自然規律與人類社會規律的合二為一。因此人們對這些生存資源有著強大的敬拜之情。不僅珍惜,而且對這些孕育生命的自然環境還懷有崇敬之情。

      人與自然始終遵循著“天人合一”的自然發展規律。早期原始時期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尤為明顯,通過對圖騰崇拜、土地崇拜、原始神話、宗教儀式等方面凸現對自然的敬拜。

      圖騰崇拜一般選用吉祥造型進行敬拜,在造型過程中還結合自然環境融入意境化設計。如圖 2蓮童童帽,此帽中一個小孩坐在蓮花叢中,寓意“連生貴子”,“蓮”同“連”是諧音。因此蓮花、蓮蓬的造型、胖男孩的造型通常都被用作吉祥造型,他們之間的互為融合,彼此承托,互相協調的造物方式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發展觀。如圖 3八卦童帽,此帽的圖案很特別,圍繞圓圈一周的是一橫或二橫三個一組組成的八個方向的圖案,這其實是一個卦象。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關系,“—”表示陽, “--”表示陰,三個成一組,八個方向即八個卦象,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象,這些卦象相互搭配又生成 64卦,用來占卜各種自然現象或人事現象。因此,周易的這些卦象是人類崇拜自然的產物,人們敬拜自然,希望自然能給予幫助與暗示,因而發明了《易經》,以便人們借助自然的力量,了解自然界中的周期性變化,實現自己的理想。其實占卜只是《易經》中的一部分內容,《易經》中蘊含更多的是天文、地理、科學、軍事、文學等博大精深的知識和信息。人對于自然的敬拜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要在自然界生存,必須對其有敬畏意識,只有了解自然,掌握自然的規律,敬拜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長期共存。

      三、精神偶像的寄寓

      人們除了對天、地、人等基本的敬拜之外,精神偶像是更深層次的敬拜。在敬拜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凌駕于萬物之上的神靈,是無比敬仰的精神偶像,常借助于不同神靈物的各司其職,來寄寓神法無邊,或祈福禳災、或避蟲避災,進行心理托福。

      中國傳統民間神靈中典型的精神偶像便是八仙(圖 4和圖 5)。八仙是中國道教和民間神話中的傳說神仙,是百姓們的精神敬拜對象。八仙有明八仙和暗八仙之分,明八仙指漢鐘離(或鐘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而暗八仙則是指這八位神仙的法器:芭蕉扇(漢鐘離)、葫蘆(鐵拐李)、花籃(藍采和)、荷花(何仙姑)、寶劍(呂洞賓)、笛子(韓湘子)、魚鼓(張果老)、玉板(曹國舅)。芭蕉扇能起死回生,葫蘆可救濟眾生,花籃能廣通神明,荷花可修身養性,寶劍可鎮邪驅魔,笛子使萬物滋生,魚鼓能占卜人生,玉板可凈化環境。人們若是對這八仙進行敬拜,便可得到八仙的庇護,那么天——日月、星辰可通過神明庇佑、地——山川、河流、大地可通過萬物滋生、凈化環境獲得永恒,人類的繁衍,可通過鎮邪驅魔、占卜人生來趨避厄運,達到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以此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藝術造物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天、地、人精神的統一。人類若能夠掌握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大地的變化規律,就能活得更加舒適和坦然。對于神靈的崇拜是人們追求和愿望的更深層次的敬拜,對精神偶像的敬畏、尊重、崇拜通過藝術化手段造化出來,從而達到人們所需要的目的。

      結語

      設計離不開造型,造型離不開元素。如今,品牌服飾設計過程中對元素的運用越來越趨向于公式化和概念化,缺乏對元素的創新,更忽略對所用元素的內在文化意味、符號價值的深入思考。

      第一,原生態藝術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對近代山西地區童帽進行研究,有大量的傳世實物,這些研究對象都是原生態的,具有考據價值。通過實物的研究打破童帽就是虎頭帽的傳統誤區,事實上虎頭帽只是童帽的一種,中國傳統童帽造型各異,式樣豐富,設計奇特。為設計師提供原創設計素材。避免設計上的概念化的黏貼,造型生動,注重地域、民族、時代等鮮明記號。

      第二,對鮮明的形象符號注意文化規定性。這些民國時期的童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該方向從未進行文化梳理和藝術傳承,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俗藝術進行傳承與保護。將非物質文化進行傳承,如何將非物質文化創新應用并提升,并在建設中國特有的服飾品中引發思考。以點帶面,以小見大通過載體傳承祖國特有的民俗藝術,引發思考提供借鑒。

      本文通過對生命敬拜、對自然敬拜、對精神偶像敬拜過程中元素的考據,提出設計部分所有的元素選用前、采用中、呈現后,都必須了解元素背后的意義。尤其是具有鮮明民俗、地域、歷史價值的符號元素,更須謹慎。只有在不同的階段保持敬拜意識才使這種元素在整體的呈現上不造作、不牽強、不唐突,而有深刻的意味和豐富的聯想。通過對這些元素考據的深入研究與思考,喚回人們對服飾造型元素的敬拜之情。

      參考文獻:

      1.苑國祥:《中國傳統兒童服飾 ——虎頭帽》,載于《飾》 2007年 3期。

      2.許曉慧:《中國民間兒童服飾民俗的形式與功能》,載于《大家》 2010年 6期。

      3. 孫寧寧、張競瓊:《民間“虎”服飾的文化特征》,載于《紡織學報》 2008年 4期。

      4.王珍慧:《中國傳統虎圖騰文化與民間布藝》,載于《美與時代》(下半月 )2008年 8期。

      5. 楊景平:《虎頭帽小考》,載于《群文天地》 2011年 8期。

      6.朱明:《戲談兒童服飾》,載于《藝術百家》 2004年 2期。

      7.張競瓊、張吉升、孫寧寧:《中原地區虎頭帽的工藝》,載于《紡織學報》 2009年 1期。

      8.聶元龍:《山西民俗文化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載于《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0年 1期。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人與自然 幽蘭 神話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免费看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男女下面的一进一出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边摸边吃奶边做很爽视频 |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毛片一级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一本伊大人香蕉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91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色五五月五月开| 午夜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mxgs-968|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你懂的|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妖精色AV无码国产在线看| 一级特级aaaa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草莓视频未满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