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博物館藏品研究與陳列展覽學術研討會 在鄭召開
劉媛媛
摘要:博物館的學術研究和陳列展覽是相輔相成的,陳列展覽設計是對學術研究的通俗演繹,以直接、準確、形象的展覽方式將深奧的學術研究普及傳遞給觀眾,實現博物館的價值和社會意義。
關鍵詞:學術研究 通俗表現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4-0175-03
學術是指系統專門的學問,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學術研究是博物館開展各項業務工作的基礎,博物館里擁有著一批專業的研究人員,他們的研究對象是文物,研究的目的是揭開文物背后所隱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在研究方向上各地博物館都有著自己獨樹一幟的發展方向,它們的特點是以地方博物館的保護、宣傳和弘揚當地精神文化為主,最直接的學術研究交流,是每隔一段時間博物館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和每月一期的館刊。
通俗是指淺顯易懂,易于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的一種表現形式。通俗這個詞聽來好像跟學術是反義詞,但博物館的任務恰恰就是將研究的學術成果轉化為通俗的、易被大眾所接受的知識。故,博物館的展覽既是學術的也是通俗的,學術是基礎,通俗是表現。
一、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研究與通俗演繹之間的關系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研究與通俗演繹,即是利用陳列展覽設計對學術研究對象的全新演繹。在陳列展覽的學術研究中,研究人員不能只專注于方案文本的創作,在布展、文物運輸、文物保護等方面也得有一定的了解。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與學術研究相輔相成,除了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外還要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博物館陳列展覽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學術研究質量的高低,特別是館藏文物的研究,只有不斷挖掘出新的文物藏品特點,才能創造出鮮明特色的展覽。
一個好的展覽需要一個優秀的學術研究文本,一個優秀的學術研究文本是深度挖掘展品的相關信息及其背后的故事所創作出來的。陳列展覽的重點在學術研究文本的選題上,選題要有學術支撐和文物藏品,文物藏品又包含文獻資料與文物實物。陳列設計是一種人為的空間創意,通過對展示空間的改造以及對文本的了解,對文本內容以陳列展覽的方式進行宣傳展出。如:歷史遺址類博物館的主要宣傳任務是進行革命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陳列展覽使人們正確了解歷史、熱愛祖國、提高政治性、遵守紀律性和弘揚偉大的民族主義精神,在陳列設計中,設計師通過對陳列主題的全新演繹,以色調的強烈對比,象征血與火,烘托雄偉、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用不同的色塊進行部分區分,以敘事性的展示手法演繹事件的發展經過。
展覽的主題是整個展示空間的靈魂,是展示內容的高度概括,設計人員在展覽設計初期充分把握主辦單位和文本寫作人員的意圖,經過構思與小樣,創造出有特色的符合本次文本選題的設計稿件供領導審閱批示,力求在展覽作品的完整性、思想性、學術性和藝術性上達到和諧統一。陳列展覽作品的最后完成,是整個展覽不斷修改、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踐的過程,從最開始的基礎構思到最終的展覽完成,文本創作人員和陳列設計人員都會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提升,研究成果是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能力的肯定,通過展覽的展出能激發學術研究人員對文物研究的更大興趣和展覽設計人員的設計熱情。
二、博物館陳列展覽對學術研究的全新演繹
博物館學術研究的對象是文物,文物通常在歷史類展覽中陳列。歷史類陳列展覽主要以反映歷史的發展過程、歷史的重要事件、歷史的重要人物和歷史給人類帶來的啟示為主題。歷史陳列展覽的主線通常是嚴格按照時間和事件的發展順序來設計,這樣的設計條理清晰、結構明了,但會有一些單調和乏味,觀眾會覺得沒有新意。在設計時,通過與文本研究人員的溝通協調,看是否能從內容中提煉出一些有亮點有特色的展品或人物來突出演繹。同時,根據文本內容布置好空間分布、展線走向、展品數量和多媒體,從容不迫地、有序地進行著設計流程。
(一)挑選展品與展品布置
展品即文物,文物藏品是博物館整體工作的基礎和重心。每個博物館里都有一定數量的文物藏品,有的還是國家重點一級文物,如: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就多達3000余件,其中一級藏品有227件、二級藏品284件、三級藏品2749件,這些文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博事業的發展,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佐證。優秀展覽的文物藏品有兩個特點:一是各館的鎮館之寶,不論在文物的完整性、藝術性、紀念性是典型代表之作;二是文物能明確反映當代歷史環境、社會性質,具有可研究性和學術探討性。如:“皖南事變”后港澳同胞為新四軍將士制作的百幅、童小鵬使用過的照相機、《新華日報》印刷機、馮玉祥題寫的“民主之家”木匾、周恩來秘書李少石在重慶的市民身份證等等。在展覽設計時,圍繞主題挑選文物,確保藏品質量和數量的同時,留足展示空間,采取不同的文物展示方法達到最佳的展示效果,常見的文物展示方式有:壁掛式、展臺式、懸吊式、場景式、排列組合式。在展廳里,除了考慮文物的展示方式,還要考慮文物柜的牢固性、抗震性、安全性;文物柜材料需用環保材料、注意空氣、濕度、燈光對文物的腐蝕性;安置保護文物的報警裝置等。文物柜在展廳里位置的擺放也有講究,不能隨意地靠墻擺成一排,作為整個展廳空間的某個構成元素,擺放位置的藝術性可以為空間增色不少,擺放方式可采取中央散點均勻平行式、沿展墻跟隨圖片文字內容嵌入式相結合,使整個展示空間看起來靈活通透、布置輕盈,營造陳列展覽空間寬敞靈動的環境氛圍。
(二)博物館里的字體設計
博物館的字體設計是視覺傳達的直接表現方式,它具有“信息傳播”和“視覺審美”兩大功能。博物館字體設計的基本原則是正確傳達有效信息,字體結構和形狀必須清晰,不得隨意改造字體結構,在一般情況下字體設計采用嚴謹、規范的美術字。在創作中,如有特殊要求的展示效果,在表現藝術性的同時也不能偏離字體的基本結構,將創造性和應用性相結合。同時字體的排列和構成,在視覺上要有美感,在適宜的情況下可以提升字體構造的藝術性,讓字體在展廳里有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博物館里序廳的文字是整個展覽最重要的文字,也是展覽的主標題,它的字體表現形式根據文本內容來創意,如:《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暨文物陳列》的展覽,其中“千秋紅巖”四個字以周恩來的秘書宋平同志親筆題寫,不僅有紀念意義還讓人不由地回憶起抗戰以來中共中央南方局光輝而豐富的歷史事跡,該字體選用了名人書法字體,制作工藝采用了立體的不銹鋼發光字,顯得氣勢恢宏、光彩奪目。進入展廳,陸續出現文本里一一展示的各級大標題文字、段落文字、小標題文字、圖片說明、文物說明等文字。大標題文字在展廳里是除了序廳主標題文字之外的重要文字,字體最好選用正方形黑體字,規整嚴肅,以顯示重要性和概括性,字數控制在25字內最佳,這類文字在展墻上也處于醒目的位置,每個字的尺寸較大,制作工藝上用單個字組合排列利于操作。大標題下的段落文字,是每個部分主要內容的簡介,字數控制在300字以內,每個字的尺寸在50mm以內,不宜太大,每行字的字間距要均勻。小標題文字在提綱文本里不是每次都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若需要小標題和小標題下面的文字對文本內容進行細化和補充,在字體設計上根據大標題和段落文字的字體進一步縮小字號即可。圖片說明文字和文物說明文字字體大小在10mm—15mm之間,根據展板大小可略微調整,圖片說明文字字數控制在150字以內,以免觀眾視覺疲勞;文物說明文字字數控制在50字最佳,言簡意賅地把物件說明清楚即可。這幾類文字是展廳展出最基礎的字體,在設計上最好都使用正規黑體字體,目的就是為了能清楚明了地傳遞展覽信息。其次,還有一些特殊文字在展覽中需做特殊處理,以突顯重要意義。如:領導人的重要題詞或偉大詩篇的節選。特殊文字可作工藝美術處理,在字體上可選用毛筆字體或藝術字體,材料選擇上選用木刻的復古材料或立體材料,與其他字體有所區分。
(三)挑選圖片與制作圖表
在展覽中除了文字和文物,圖片更能起到充實展覽內容和直接詮釋文物背景的效果。省卻繁瑣的文字敘述,圖片能更加形象地詮釋展品背景和環境,有的圖片將文物細節放大,讓觀眾看得更清晰,更多的圖片是豐富展覽文本內容,對展覽主題提供更多的佐證材料。
圖表制作同樣是對展覽文本的補充和統籌,通常用在數據的統籌上。如: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暨文物陳列》展中“國民黨新聞檢察機關‘查獲《新華日報》營業部‘違禁書籍清單”表。還有的圖表制作是復合性的,如: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光輝的歷程 不朽的豐碑》展中“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分布圖(1937年—1945年)”圖表就是在中國地圖上用不同的符號分別標示出八路軍與新四軍辦事處地點。不同的圖表可采用不同的類別,如同word里的圖表制作方式,可用表格、條形圖、柱形圖、折線圖、餅圖等來設計表現。
(四)模型與場景的設計
實物模型在歷史遺址類博物館里很常見,如紅巖魂陳列館里對白公館、渣滓洞監獄的遺址復原模型,這類模型是根據實物的形狀和結構按比例進行多倍縮放制作而成。還有的模型是實物模型已不存在,根據史料記載或故人口述,用計算機創意設計出三維數字模型,這樣的模型可作為展品的替代品,讓觀眾有聯想的空間。
場景設計是對某個歷史場景進行全景場景復原或半景復原,場景設計是現如今較大型展覽常用的展示設計,因效果逼真、場景震撼,深受觀眾的喜愛。如:銅梁邱少云展覽中設計制作的邱少云同志在戰爭中匍匐在草叢里,為了不暴露目標忍痛被火燒的場景;紅巖魂陳列館里設計制作的“11.27”大屠殺半景畫場景。這些設計是對展覽內容最生動、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塑造了歷史瞬間,提升了展覽檔次,還讓觀眾在參觀完畢后回憶和感嘆。
三、結語
陳列展覽的學術研究和通俗演繹都是為了能更好地為觀眾服務,以起到博物館宣傳知識和繼承優秀民族精神的目的。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形式要美觀,從建筑外觀、陳列展示到觀眾互動,讓觀眾都能輕易地接收到信息,了解展示的內容。觀眾在參觀中流連忘返,參觀后回味無窮。如果觀眾參觀博物館是一種休閑和愉悅的享受,博物館也會有越來越多人自愿來參觀學習,也就實現了博物館展示的意義:啟發、教育、思考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