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的當代性
范丹妮
摘要:我國工筆畫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被用于各類行業之中,尤其是在裝飾行業中。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也逐漸得到了提高,因此,工筆畫要想長久得到發展必須要不斷的創新和改革。當代工筆畫的發展更是結合了時代性特色,突破傳統工筆畫的特點其在裝飾性色彩方面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詞:當代工筆畫 裝飾性色彩 分析
中圖分類號:J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4-0045-02
歷史悠久的工筆畫自身就具備了裝飾性特點,其通過線條來勾勒出來的造型在戰國時代就已經被人們所推崇。雖然我國對于工筆畫的研究歷史悠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文化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工筆畫簡單的工整、嚴謹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工筆畫必須要不斷創新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作為其中對于現代工筆畫影響深遠的莫過于以蔣采萍為首的巖彩畫的出現,巖彩畫的出現真正的促使我國工筆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我國工筆畫逐漸由單一的傳統色彩轉變為具有當代特色、造型也越來越具有風格的現代工筆畫,并且開創了新型的情景模式即裝飾造型的形成。
一、現代工筆畫裝飾性的產生
相較于傳統工筆畫而言,現代工筆畫無論是在造型、色彩的搭配還是在空間形態、肌理等元素方面都以其飽滿的風格,細致的表現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工筆畫裝飾性的產生則更加促進了工筆畫的發展,因為裝飾造型形是一種既要結合當代特色又要不同于現實的理想美,更是節奏與韻律相結合而要高于韻律的裝飾美。這種裝飾美不僅僅是工筆畫在創造形式上的創新,更是對工筆畫構圖手法的借鑒和吸收,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促使工筆畫發揮其裝飾性作用。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開放,并逐漸形成了一種寬松的藝術氛圍,因此極大的促進了青年學者們通過越來越多的形式和構圖方法來最大化的發揮工筆畫裝飾性作用。例如在工筆畫《春風》等作品中,畫家林若熹逐漸突破傳統工筆畫觀點,通過富有張力的線條來強調基本不均衡的美感和內涵,極大的增強了畫面的裝飾性。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工筆畫畫家通過對線條的靈活應用,其所顯出新的不同于傳統工筆畫的造型美,也促使工筆畫更加具有個性和特點。
二、現代工筆畫裝飾性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用線的表意化
我國傳統的工筆畫就已經形成了通過自身獨特的表現手法形成了以線造型的表現風格,并且形成了釘頭鼠等“十八描”法。但是這些手法過于格式化,不能充分體現畫家的風格以及工筆畫自身的特色。由于工筆畫本身就是線的展示,畫通過線所構成,因此線具備了很深的色彩造型。在畫論中就記載了很多關于線的描述,例如綿里針、屋漏痕等,但是這些描述都不能很好的將線的美感表述出來,另外任何一副作品都會受到畫家本身的性格、學識的影響,因此不同的畫家也就會賦予線條不同的情感,例如線條的曲折、疏密等,這些都會受到作家情緒的影響。
因而當代工筆畫不僅僅通過線條來表現造型,更是要表現出線條所產生的意境。我們在欣賞任何一副工筆畫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直線給人以安靜之感,曲線也是優美之感,所以說不同的線條表現形式,都會營造出不同的氛圍。通過工筆畫的線條則更加體現出裝飾造型的特色,也使得裝飾效果更加栩栩如生。而且現代工筆畫是在充分發揮線條的美感的同時,通過線與點、線與面的結合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作家要表達的感情具有主觀性,從而使作品更加具有裝飾效果,也更能寄托作家的情感。
(二)造型的平面化
當代工筆畫造型上更趨向平面化,不追求強烈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其造型平面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在形狀本身的結構組織方面,或提高線條的質量、或強化形狀結構組織內的不同物理張力,使形狀本身各因素的綜合作用所產生的造型傾向更加突出;其二,造型的感染力說到底就是以造型吸引欣賞者,因而如何在造型中使用平面化裝飾手段,使造型更加生動、形狀更加賞心悅目是畫家的用心之處,力求使形狀在觀眾的內心產生同樣的心理效應。造型上講究的是把平面構成的原理運用到工筆畫的造型中,平面構成是將基本形象在平面上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則進行分解、重組,從而構成理想形態。它強調形式的變化與統一,形態的對稱、均衡、比例等,講究點、線、面,講究節奏感和韻律感,探求形象的骨架組織,各種透視法如散點透視、焦點透視、平行透視等透視法則都能在畫面中得到靈活運用,各種構圖形式也能在現代工筆畫中得到運用。正是這種平面構成形式的運用,使得現代工筆畫的畫面有更強的秩序美,尤其是平面中漸進理論的運用使畫面能夠產生動感,增強了畫面層次的豐富性,這都使得現代工筆畫給人新的視覺沖擊,讓人耳目一新。
(三)色彩的構成化
所謂色彩的構成化就是物像色彩通過平面畫法來表現。通過這種表現手法所形成的色彩是不同于直觀色彩的,需要后期作家通過提煉甚至夸張來進行表達,而且其所形成的色彩效果也較傳統工筆畫更加和諧。當代工筆畫裝飾造型對于色彩中光影的作用并沒有加以強調,其更加注重的是工筆畫自身的平面色彩,在統一中求特色。但是其所要求色彩靈活搭配,要求作品必須要主觀化這與傳統工筆畫又是相得益彰的。
在傳統的工筆畫中,尤其是人物工筆畫中就要求作家要充分的結合描繪對象特色,根據作家不同的需求自由的進行色彩搭配,其目的就是更好的突出作品的主觀審美需要,促使工筆畫更加主觀的表達作家情感。也正是由于工筆畫主觀表現手法以及其獨特的染色方式促使其在裝飾方面有著不同的美感,古人也強調過工筆畫色彩不僅鮮明有特點,更加和諧又統一,極具富有裝飾美。
三、現代工筆畫裝飾性的發展與借鑒
通過以上對于工筆畫在裝飾性的特色我們不難發現,工筆畫最為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它的裝飾性。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如何更好的促進工筆畫裝飾性作用的發展和應用,對工筆畫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以及加強對人類裝飾美感的需求的掌握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同于其他寫意畫,工筆畫在裝飾性方面的特色更加明顯,無論是哪種風格都可以充分滿足人們對裝飾美的需求,都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與深邃。
如今制約現代工筆畫的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西方文化的發展,因此,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好的與我國傳統文化結合,吸收西方繪畫手法的優勢而形成我國獨特的工筆畫特色成為現代畫家們的首要任務和目標。西方繪畫手法的出現更是為我國工筆畫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為我國工筆畫多元化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工筆畫的裝飾作用之所以被人們重視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方面就是畫家突破傳統工筆畫表現形式,從作品的形態或者結構尋求創新。傳統的工筆畫表現形式過于單一,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所以工筆畫必須將表現形式進行多樣化創新才能更好的促使當代工筆畫的發展。隨著畫家對工筆畫的創新,并逐漸運用工筆畫中的自然美來提升裝飾性作用,另外加上西方文化的融入,促使人們的審美意識逐漸增強,這也很大一部分的促進了當代工筆畫的發展。
如今我們依然對工筆畫進行研究不僅僅是因為工筆畫自身所具備的文化素質,還由于它對當代畫家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對于任何藝術而言,它的發展都是經過歷史的考驗的,工筆畫也是如。當代工筆畫在發展過程中雖然拋棄了傳統工筆畫“似與不似”的意向營造,但是其依然具備了傳統工筆畫的靈動與飄逸,從而促使工筆畫更加具有鮮明個性。所以說現代工筆畫的發展是一種介于傳統精神與現代文化之間的一種新型文學形式,其更好的將傳統與現代繪畫精神進行全方位的詮釋。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文化的交流日漸頻繁,如何更好的體現我國傳統工筆畫的特色而又不失其現代化特點對于每一位畫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因此畫家們更要不斷的進行創新與開拓,進而可以有效的將工筆畫傳統與現代的裝飾美完美詮釋出來,促進現代工筆畫的一大進步。
無論怎樣,藝術本身就是在創新中進行發展的,藝術也只有在不斷的創新過程中才能更好的發揮現代工筆畫的裝飾性特色。通過夸張的表現形式與傳統工筆畫手法的結合,從而促使工筆畫在裝飾性作用方面更具特色不僅是現代工筆畫發展的需求,更是當代人們對審美藝術的追求。工筆畫的裝飾風格也逐漸從傳統向現代發生著改變,工筆畫作家們也正在不斷的為工筆畫現代化的發展積極研究著。因此,工筆畫正在以其強有力的民族魅力以及自身的意蘊發生著蛻變,并且通過自身特色的創造特色來展示著它在裝飾造型方面既古老又現代的韻味。
參考文獻:
[1]張廷祿.中國畫的裝飾性初探[J].南京:國畫家,1995,(05).
[2]趙濺球.論中國畫的裝飾性[J].裝飾,2004,(04).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林容生.新工筆山水[M].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