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收藏與探索
齊嬌
摘 要:玉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玉器在我國的歷史上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主要對玉器的鑒賞和收藏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玉器;鑒賞;收藏
中圖分類號:G8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023-01
一、玉器的鑒賞要點
1.玉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特點。“切磋琢磨”是我國玉器制作工藝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在我國的商周時期,玉器在統治者的推崇下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禮器。動物造型是這一時期的玉器的常見造型。在這一時期玉器的造型具有著活潑多樣的特點。在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影響下,西周時期的玉器表現出了呆板性的特點。隨著社會風尚的不斷變化,在春秋戰國時期,小巧的片狀裝飾性玉器成為了玉器中的主流。相比于春秋時期的玉器,戰國玉器的紋飾線條表現出了更為流暢的特點。漢代是我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的奠定時期,漢玉是我國古代精品玉器的代稱。隋唐時期是我國專制社會空前繁榮的時期,在異域文化和華夏文明的共同影響下,玉器工藝表現出了富麗堂皇、豪邁張揚的風格。實用裝飾玉是宋代、金代和遼代的玉器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的玉器作品多為一些小件的精致器物。元代的玉器帶有一種粗獷豪放的特征。明清時期的玉器帶有一種商品化的特征。這一時期的玉器紋飾主要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玉器的主體紋飾,玉器的背景圖案主要集中在了下層。在這一時期,玉器制造者通常會借助歷史故事和深化傳說對自然的秀美風光進行展示。相比于明代玉器,精致化、圓潤化的細部處理,是清代玉器的一種特色。
2.玉器的主要材質。除了玉器在歷史因素的影響下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以外,玉器的材質也是人們在玉器欣賞過程中所無法忽視的內容。玉器材料的完美性,是人們在玉器鑒賞過程中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以和田玉為例,青玉、白玉、碧玉、墨玉和黃玉是五種代表性的玉石。青玉中的青白玉、白玉中的羊脂玉和黃玉中的栗色黃、蜜蠟黃玉是和田玉中的極品玉種。一些對和田白玉仔料進行直接應用的玉器和一些做工相對簡介的玉器是寶石級玉雕材料的典型代表。以翡翠制品為代表的高檔玉雕首飾也具有著一定的珍貴性。可以說,材質美、制作工藝美和造型神韻美是玉器的主要價值。
3.玉器的鑒賞要點:(1)玉器的時代特征。玉器的鑒賞,與儀器的藝術風格和工藝特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藝術風格是社會現實的產物。我國古代社會的王朝更迭,讓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意識觀念產生了不斷的變化。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在玉器制作領域的反映,就可以讓產于不同時期的玉器制品表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征。玉器的鑒賞過程是一個需要進行長期實踐的過程,從玉器的材料、工藝、造型和紋飾背后所蘊含的時代特征入手,對玉器進行客觀探究,可以讓人們對玉器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進行充分了解。從玉器的造型來看,一些對觀賞者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玉器往往更會受到收藏者的青睞;(2)玉器的雕刻工藝。從玉器的雕刻工藝來看,上等的玉器具有以下幾種特點:一是玉器表面的圖案具有著精雕細刻的特點;第二,玉體表面無粗糙之處,三是玉體表面無瑕疵。從我國玉器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玉器收藏者的鑒賞水平和玉器的升值功能得到了提升,在現代工藝不斷發展的情況下,超聲波技術在玉器制造過程中的應用,可以讓一些新玉精品與古玉中的珍品具有了同等重要的收藏價值。玉器的器物大小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種因素。玉器的制作章法與中國畫的創作之間存在啊社一定的相似性,玉器的雕刻工藝背后所反映的精神內涵,也可以成為收藏者觀賞的要點。
二、玉器的收藏
1.玉器的真假鑒定。古玉收藏和時作玉收藏是我國玉器收藏工作中的主要內容。真假鑒定是古玉收藏所無法忽視的問題。為了對玉器的真假進行有效的鑒定,收藏者需要從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玉器造型、紋飾和雕琢工藝等方面入手,對玉器進行分析。在玉器的鑒定過程中,收藏者需要以一些考古發掘中出土的玉器為參照物,對古玉的色澤、材質等特征進行分析。一些經驗豐富的人士可以從玉器的雕琢痕跡入手,對生產者在玉器生產中所使用的工藝進行分析。對于預期的收藏者而言,對仿古玉的產地、種類和特點進行深入了解,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對古玉和仿古玉之間的差異性進行了解。
2.玉器的保養。玉器保養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為了對玉器的損傷問題進行避免。一些玉器掛件在使用完畢以后需要放入首飾袋或首飾盒中進行存儲,在玉器表面占有污垢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利用溫水和一些中性洗滌液對預期的表面進行刷洗,一些強酸性或強堿性的洗滌制劑的使用,會對玉器的表面造成一定的損傷。在人體的溫濕可以讓一些時作玉的表面更為光滑,因而一些利用時作玉材料制成的玉器飾品可以經常佩戴。
三、結語
材質美、制作工藝美和造型神韻美是玉器的主要價值。不同時期的玉器帶有著不同的時代特色。玉器的鑒賞離不開它的藝術風格和工藝特點。玉器鑒賞是玉器收藏中的重要環節。色澤、材質等特征是古玉鑒別中的關鍵要素。玉器的鑒定過程是一個長期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富振洋.略談玉器的鑒賞與收藏[J].藝術市場,2006(05).
[2]熊兆飛.論先秦楚地服用玉器造型及紋飾特征[J].設計藝術研究,20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