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鄉村旅游創客經濟第一村,西吉龍王壩
馬小明
摘 要:西吉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屬國家級貧困縣,通過建設鄉村圖書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作用顯著。
關鍵詞:西吉縣;鄉村圖書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235-01
一、西吉縣概況
西吉縣位于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現轄3鎮16鄉,296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總人口4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5萬人,回族人口28.8萬人,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和少數民族聚居縣,是國家和自治區扶貧開發重點縣。西吉縣歷史悠久,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西吉縣縣委、政府領導回、漢人民,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狠抓經濟、文化等工作,使縣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民族團結和睦,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依托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族文化、多元的風土人情和厚重的文學積淀,大力發展文化和文學藝術事業,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先后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普示范縣等榮譽稱號,同時被中華文學基金會、自治區文聯、自治區作協命名并授予為“中國文學之鄉”稱號。近年來,縣文化旅游局按照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逐步開展鄉村圖書館建設,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科技知識傳播作用,切實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二、現狀
在現階段,農村科技興農、科教興國的實施進入關鍵時期。農民認識到科技在生產中的重要性,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型農民,提高科學知識及素養是當前農村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發揮圖書館的優勢,為農民做好科技普及,就成為了當前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在貧困地區西吉縣,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勞動力文化程度低。西吉縣位于寧夏南部山區,在農村勞動力中,文化程度在大專及以上程度的只有1%,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9%,初中程度的占到了60%,小學和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占到了30%。很顯然,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科技應用能力不強,大大影響了科技為農服務。
二是思想意識落后。貧困地區西吉縣農村,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千百年鄉土中國式習慣,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有著許多值得傳承和弘揚的東西,但由于受小農經濟的影響,也由于改革開放前大集體經濟對農民頭腦的束縛,農民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等思想還比較嚴重,制約著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阻礙農民脫貧致富。
三、圖書館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圖書館作為科技的平臺,在現階段,科學技術為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富裕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是農業生產推廣需要先進的科技知識。在干旱地區西吉縣,馬鈴薯、草畜產業、特色蔬菜、小雜糧等作為支柱產業,屬于雨陽農業,種植業、養殖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需要科技支持。但是從目前看來,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還比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沒能得到推廣應用,這中間缺少的就是科技信息。所以圖書館發揮資源、信息等優勢十分明顯。
二是選擇致富項目和安排生產需要科技信息。在干旱地區西吉縣,要發展農村經濟需要選擇能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地域優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經濟效益比較高的致富項目。而要選準致富項目,就要擁有準確可靠的科技信息。此外,如何合理地安排生產,關鍵也要看能否獲取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并具有一定的市場預見性,而要實現這一點,也需要發揮圖書館科技信息的應用。
三是農產品流通和農產品的營銷需要信息支撐。農業生產需要品種、種植技術等信息,了解和掌握有關信息十分重要。另外,在農產品能否轉化為商品,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方面也需要掌握市場信息。所以我們應向廣大農民提供相關方面的書籍和資料,使農民了解和懂得相關的理論和科技知識,以此指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幾點體會
一是作為一名文化科技工作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進行宣傳,編制宣傳提綱和科技信息傳單,利用集市或深入鄉村進行巡回宣傳展出、講解,讓農民懂得“要致富、找圖書”的道理,使他們了解圖書是傳遞科技致富的中轉站,擴大農民對圖書資料的認知度。
二是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針對我國農業科技含量低、農民看書難和找科技知識少而又急需科技知識的現狀,通過送圖書、編發科技資料,開展信息咨詢等形式向農民提供適用信息和實用技術,向農民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三是開展“農家書屋”建設。要積極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加快農村公眾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廣大農民群眾獲取各種知識和技術提供方便,使之成為傳播知識、技術、信息等的重要途徑。引導農民走進書屋,為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農民發家致富的本領,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提供重要場所。
四是積極探索信息服務工作的新模式。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均有不斷提高。農戶都配有電腦、手機、網絡等電子通訊設備。農民可以將自己遇到了問題發送到網上,等待有關專家的技術幫助,這樣就形成了信息互動,帶動了廣大農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