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科幻,這不僅僅是“徐氏腦洞”
如果說這個歷經三十多年再度出現在大眾視野的經典IP有什么新奇之處,那一定是來自于徐克+袁和平+樂視影業這樣的混搭組合。
一個是以技術創新為己任的鬼才導演,一個是一代武俠動作電影大師,還有一個,是以互聯網化見長的新一代領頭電影公司——這樣的組合造就了如今全新的IP《奇門遁甲》。作為奇幻巨制,它可謂精雕細琢、天馬行空。影片的制片人魏君子稱之為“今年最具想象力的戲”,即便是好萊塢也很難企及,因為它并非單純的武俠與科幻,而是融合了中國元素、文化與武俠動作等多種復雜元素的新“中國奇幻”。
從班底和投資規模上看,《奇門遁甲》也值得人們期待,這是徐克和袁和平自24年前《黃飛鴻之鐵馬騮》之后對的再度合作,使之在故事、視覺和動作上都能用戶帶來極致的新奇體驗。
“天外來客”向來是西方好萊塢經典大片中的重要角色,也成就了諸如《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等經久不衰的科幻大片,隨著近些年中國重工業電影的進步,中國科幻的興起再度提上日程。實際上,不少中國導演也對外太空這樣的題材充滿了興趣,這之中就包括想象力卓越的徐克導演,對于這一次《奇門遁甲》的創作,他表示,中國人其實很少去拍天外來客,《奇門遁甲》堅持了東方的審美以及自身的特色,也加入了徐克自己對外來文明的興趣與思考。
《奇門遁甲》的“新”,與樂視影業的“闖”
對于電影行業來說,《奇門遁甲》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標新立異的內容與前所未有的表達方式,都使之與以往的電影類型無法比擬。
對于電影行業來說,開創新的類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是一部高水準的大制作電影。但細究起來,這不是樂視影業第一次開創性的嘗試,甚至早已成為樂視影業在影視行業標新立異的傳統。
《小時代》系列造就了中國最具商業價值的青春系列電影;《熊出沒》系列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如果不是樂視影業在當時反市場之道的大膽嘗試,或許并不能給人們帶來這樣的啟示,原來女高中生喜愛的電影是這樣的,原來中國動畫電影也可以擺脫低幼的桎梏,向合家歡轉型。
中國電影產業由于市場化體系建立的晚,產業化能力弱,即便是在基礎設施搭載完善的今天依舊沒有迎來千億大盤的爆發,一方面是市場類型過于同質化,另一方面是內容水平待提高。當然,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正在用它所擅長的方式促進產業的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的電影產業發展之路即便是不同于好萊塢等影視帝國,但依舊能用中國特色、本土化等能力構建屬于中國的文化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