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畫派專場拍賣 山水長卷拍出160萬元
萬曉云
摘 要:嘉州畫派是活躍在20世紀中后期的著名畫派,其獨特的風格特征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并對巴蜀乃至中國畫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堅持秉承傳統、師法自然的作畫原則,銳意創新,標新立異,在突破傳統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關鍵詞:嘉州畫派;山水畫;風格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139-02
嘉州畫派,是指以表現樂山、峨眉山、涼山等地區的秀美山川,風土風貌的繪畫藝術流派。該畫派創立于1980年,堅持秉承傳統、師法自然的原則。以描繪自然、感悟自然為基礎,形成長期對景寫生和在寫生中精研筆墨的鮮明特征,在中國畫壇具有較大的影響。縱觀嘉州畫派山水畫,它的藝術風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根植本土,形成長期寫生,師法自然的特點
峨眉山、大小涼山是“嘉州畫派”的畫家們生活創作的根據地,他們把表現自己家鄉的山水作為永久的題材,同時也創作出了大量的表現家鄉風土風貌的山水畫作品。峨眉山歷來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縱觀繪畫史,用畫筆來表現它的優秀繪畫作品卻寥寥無幾,后來的畫家要表現峨眉山的風貌沒有可供借鑒的范本。為了將家鄉的山,家鄉的水表現的更加有韻味,嘉州畫派的畫家們常常結伴寫生,甚至經常住在峨眉山。在山中感悟著秀美山川的煙云變換,四季輪替。這也形成了一個傳統,被嘉州畫派的后繼畫家們所繼承。對于題材中本土風貌的偏愛,則是畫家本人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土文化和家鄉情結的強烈認同感。嘉州勝地在他們眼里是非常值得自豪的地方,俊秀的峨眉山,雄偉的樂山大佛無不詮釋著它的滄桑歷史及厚重文化,對自己生長于此地也感到十分的榮幸。他們把對家鄉的這些人文景致及風土風貌用手中的畫筆來謳歌,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強烈的地域定位的。他們在表現家鄉山水風貌的同時,從思想理論上注意到了從具體的題材中提煉筆墨,提煉技法的選擇,并最終形成了飄逸空靈、氣勢磅礴的繪畫風格特點。
二、秉承傳統,并借鑒其它藝術為我所用的特點
精研傳統是一個畫家學習并感悟中國畫的必由之路。“嘉州畫派"的畫家們在感受家鄉厚重文化的同時,也精鉆細研傳統繪畫的題材、立意、筆墨、構圖等。把傳統筆墨的表現技法作為經常的功課,積墨、潑墨、破墨在他們的作品中應用的非常嫻熟。”書出秦漢,畫蛻曹張”是嘉州畫派創始人李瓊九精研傳統后對自己作品出處的定位。
處在20世紀中后期的嘉州畫派在吸收傳統繪畫的豐富營養之外,同時也受到了當時社會文化因素——西學的沖擊。西方藝術的美學思想大量的被引入,使得中國美術界處于中西藝術并存、中西藝術互相借鑒的格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等觀點則是當時畫界的重要思想。受這一思想的影響,嘉州畫派的畫家們也注重吸收西方繪畫藝術的營養,將西方藝術中的色彩觀引入他們的繪畫。使他們的作品打破了傳統模式的格局,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
三、銳意創新,新的出奇的面貌是其與眾不同的特點
嘉州畫派山水畫的繪畫風格還表現于強調獨特創造的重要性。他們把創新作為畢生追求的目標,在藝術道路上一直求新、求變,故此劉海粟先生評價“朝氣蓬勃,新的出奇”。這獨特的藝術風格具體表現在繪畫題材、筆墨語言、造型原理等方面。
(一)繪畫題材
繪畫題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山水畫的圖式。表現峨眉山,大小涼山的風土風貌是嘉州畫派畫家主動的一種選擇,家鄉變化無窮的山水風貌,更能激起畫家們創作的激情。清音閣、萬年寺、九倒拐等都是他們經常表現的題材。他們熟悉每一個景點的特征,甚至閉著眼睛都知道這些地方在不同季節的煙云變幻,從而在以它們為表現題材時,體現出了強烈的地域特色。
(二)筆墨語言
宋代韓拙在《山水純全集》里說:“筆以立其形致,墨以分其陰陽。”中國山水畫的筆墨語言是中國歷代畫家的創造,他們通過筆墨來表達自然界的神韻,也通過筆墨來表達畫家對大自然的感悟及審美追求。
山水畫中的筆法墨法的本質不是追求其形似而在其神韻的表達,它與畫家自身的學養休戚相關。嘉州畫派的畫家們在對山水長期的體悟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將自然山川美景與筆墨表現形式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并不斷地找尋人與自然融合的最佳結合點,以更好地傳遞出筆墨景致渾然融合的理念,并體現出山水畫家用筆墨結景造境的最佳創作態度。在實際的筆墨技法表現過程中,他們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自己動手制作豬鬃筆,制作顏料,這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與眾不同之處。
(三)造型原理
中國山水畫的造型觀歷來是崇尚寫意性的,這也能在流傳下來的繪畫作品及一些畫論中得到驗證。山水畫在創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要表現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對具體地形地貌特征的關注歷來的畫家只是意象地表現,而不是具體物象的照搬。
山水畫藝術從文人畫的開始就不是以再現物象為目的的,更多的則是把對自然的情感及表現精神視為創作原則。
高度概括的意象造型觀是嘉州畫派山水畫家所追求的目標。他們遵循“以形寫神”的傳統美學思想,使他們的繪畫達到了理、意、法、趣的高度統一,這從他們作品中的一些造型中可以窺見其端倪。
例如:冷杉的造型。冷杉性喜陰涼,適應寒冷的氣候,在峨眉山上有大量的分布。其高潔、不畏嚴寒的性格極受嘉州畫派畫家們的青睞,在他們的筆下冷杉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是對抗嚴寒酷暑的不屈不撓精神的歌頌。散鋒枯筆所表現出來的冷杉造型,是嘉州畫派山水畫中一個典型的獨特形象符號。
四、結語
總之,嘉州畫派根植于本土,在本地秀美山川的滋養下,畫家們大膽用色,將峨眉山、樂山、大小涼山最典型的景物用手中的畫筆表現出來。這其中既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及藝術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又有藝術家對家鄉山水、風土人情的典型性概括及謳歌。
作為地域性畫派,畫家們在探索用更加符合表現本土風貌的筆墨語言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不僅改造了傳統的表現方式,而且大膽地借鑒西方藝術中的色彩觀念,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開創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參考文獻:
[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社,2001.
[2]吳勝景.巴蜀國畫名家李瓊久的繪畫藝術探析[D].錦州:渤海大學, 2012.
[3]趙本嘉.一方水土,一方書畫——嘉州山水文化與嘉州書畫研究之一[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