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文 ,小篆,隸書和楷書的字體
韓琳
摘 要:隸書和小篆是我國古代兩種重要的文字,歷史悠久,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突出智慧,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瑰寶。小篆為秦始皇所推行,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東漢時期是隸書發展的巔峰,從字形、筆勢等方面分析,小篆和隸書存在一定的繼承、發展關系,探究具體內容,有利于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文字文化。
關鍵詞:隸書系統;小篆系統;繼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023-01
一、前言
文化的傳承性在我國的歷史中體現的非常明顯,這是我國文化較之世界其他幾大文明的突出優勢,這種傳承體現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多個方面,文字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從最初的甲骨文,但現代使用的簡體漢字,繼承、發展的痕跡十分明顯,了解其具體內容,對文字研究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隸書對小篆的繼承
1.字形方面的繼承。字形方面,我們歷代文字系統均帶有明顯的繼承性,隸書和小篆出現的年代雖然相近,但小篆被作為官方字體的時間更早,隸書一定程度上是借鑒了小篆的字形。比如日、月、車、馬四個漢字,小篆和隸書有明顯差別,但在字形上,隸書對小篆的繼承相當明顯,小篆的“車”字中間偏下部分采用的是圓角比較,整個字行看上去十分圓潤,而隸書中的“車”字中間偏下部分的棱角也明顯有一定的圓形特質,二者看上去十分接近,又比如小篆中的“月”字,中間部分是兩筆大小相當的短橫,在隸書中,也采用了相同的設計,這是一種較為典型的繼承,包括現代漢字“月”,中間部分也與古文字相差無幾。字形方面,就漢字的整體發展規律來看,隸書更接近于現代漢字,因此可以判定現代漢字更多是從隸書發展而來,也即是說,在隸書和小篆出現時間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應是隸書繼承了小篆,這也是科學界認定二者關系的主要依據。
2.筆勢方面的繼承。在書法方面,筆勢可以理解為一種意態,也就是字的形態和給人的感覺,在意態方面,隸書對小篆的繼承也十分明顯。漢字發展的一大規律,是字體意態從圓潤漸漸變為方正化①。小篆“日”字依然帶有古代漢字的明顯特色,最初的象形文字中,“日”字是一個完全的圓形結構,小篆對其繼承和發展,呈現半圓、長方形結構,而隸書中的“日”字又在意態上繼承了小篆,筆勢仍帶有一定的圓形特質,盡管這種特質已經漸漸出現被棱角分明的方正化替代的趨勢。同樣“馬”字也出現了變化、帶有繼承性,意態上看,小篆字體中的“馬”依然帶有一定古漢字的特征,尤其是下半部分不規則的四畫,是古代人根據馬的四條腿和尾巴設計的象形特征,而在隸書中換用四個“點”代替了“馬”的四條腿,在意態方面看上去與小篆差別較大,但依然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繼承而來。
3.結構方面的繼承。中國漢字的各個階段都帶有一定的相通性,而且繼承的態勢明顯,其中結構繼承屬于一種最基本的繼承,也是最直接、最常見的繼承,體現了我國文字發展的趨勢。
日、月、車、馬四個字的小篆寫法和隸書寫法幾乎沒有特別大的結構變化,“日”字的在小篆中是簡單的單體字結構,隸書中同樣如此,雖然在筆順上略有不同,但結構沒有絲毫變化。
三、隸書對小篆的發展
1.字形方面的發展。字形方面,隸書對小篆的發展十分明顯,這種發展是建立在繼承之上的,小篆的“車”字和隸書的“車”字采用的是類似的圓角,但隸書在圓角的基礎上,已經帶有了更多棱角,更接近現代漢字。同樣,小篆的“月”字和隸書中的“月”中間部分字形基本相同,都是兩筆大小相當的短橫,但隸書中“月”字的短橫已經基本處于平行狀態,平寫在“月”字的中間部位,從漢字發展的規律上看,隸書更接近后來的漢字字形,這也是繼承、發展的體現②。
2.筆勢方面的發展。筆勢方面,也就是意態方面的繼承,更多應聯合漢字的總體發展來體會,也就是從象形文字到現代漢字的特征變化。小篆、隸書以及后代的楷書,包括現代漢字,均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可以看到較之甲骨文,小篆與現代漢字事實上已經十分接近,以“馬”字為例,甲骨文中的“馬”字,逆時針轉90度,看上去就和一匹馬沒有區別,金文在其基礎上對進行了局部調整,而進入小篆階段后,筆勢上的變化已經十分明顯,書寫變得十分規范,隸書則進一步提升了方正化程度、并減省了筆畫,“馬”字看上去和現實生活中的馬已經不那么像了。
3.結構方面的發展。在字的結構上,除了甲骨文時期,各個時期漢字均是對上一時期的明顯繼承和發展,隸書和小篆時代同樣也不例外。這種發展的體現是,隸書字形結構更加趨于規范化。甲骨文和金文的結構非常復雜,本質上講依然沒有擺脫象形文字的約束,而小篆可以看做是漢字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象形文字的約束漸漸消失,雖然小篆依然是對之前漢字的繼承,但發展已經非常明顯。同樣,隸書又進一步完善了小篆,將字體結構進一步發展,將小篆最后的象形殘留——圓潤的外觀——也從漢字中基本去除,這是隸書較之小篆的一大發展。
四、結語
隸書和小篆是我國古代兩種非常重要的文字,記錄、傳承了我國古代的輝煌文明,其本身也是罕見的藝術品,隸書對小篆的繼承和發展,體現在字形、筆勢、結構、書寫簡化四個方面,探究和了解其具體內容,能夠使古代文字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也有利于文化事業的全面發展。
注釋:
①劉茜雯.漢字構形理論下的東漢隸書對曹魏時代正書的構形影響[J].文學教育(上),2017(03).
②牛譜涵.漢隸對清代隸書發展的藝術影響[D].山西師范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