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腔網 qinqiang.com 戲曲評論秦腔王子 李東橋藝術作品演唱會唱...
欒穎
【摘 要】秦腔戲曲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在現代社會中,要進一步傳承與發揚這一傳統的優秀文化,關鍵是對其進行創新。本文主要就秦腔戲曲藝術的發展與創新進行有效的探討。
【關鍵詞】秦腔;戲曲藝術;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35-01
要從根本上促進秦腔戲曲藝術的發展,就要牢牢抓住秦腔戲曲發展的根本,即劇本,以及善于在秦腔戲曲藝術中融入一些現代藝術的風格特點,這既是傳統秦腔戲曲藝術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其創新的主要內容。
一、對秦腔戲曲藝術的內涵理解
(一)秦腔戲曲藝術。秦腔戲曲藝術是我國古老的一種戲曲劇種,可以簡稱為秦腔,又被稱為亂彈、梆子腔。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秦腔起源于西周,主要是在我國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流行,它包括唱腔、角色、臉譜、題材、唱詞、伴奏等內容,常見的劇目主要有《鍘美案》、《竇娥冤》、《火焰駒》、《三滴血》、《大登殿》、《下河東》等。
(二)秦腔戲曲藝術的主要特點。秦腔戲曲藝術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點。例如秦腔的角色有“十三門二十八類”之說,名目繁多,而秦腔所演的劇目更是數以萬計,并且內容紛繁,題材廣泛,這是因為傳統劇目大多出自民間文人之手。此外,秦腔的臉譜與京劇臉譜、川劇臉譜并稱中國三大臉譜系統,其對京劇的臉譜影響頗為深遠。因秦腔臉譜有一套自身的體系,且體系完整,臉譜繪制風格古典獨特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秦腔戲曲藝術的發展歷程
在中國,戲曲一般都是因地名地域而得名,因而秦腔發源于陜西,后來,再逐漸分化為西秦腔,發展至今,已經是現存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劇種,因此被贊譽為百戲之源。秦腔戲曲藝術的發展歷程,一般可以用以下話語概括:“形成于秦,精進于漢,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廣播于清,幾經衍變,蔚為大觀”。從中可見,秦腔也是隨著歷史潮流、朝代更替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在秦腔的發展歷程中,大都是向前發展的,這就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這一古老的民族藝術得以繼續流傳與發展。
三、秦腔戲曲藝術創新的建議
(一)牢牢抓住秦腔戲曲發展的根本——劇本。每一種戲曲藝術都有一個根本,或者說是核心的部分,秦腔戲曲的根本就是劇本。劇本既是戲曲的基礎,又是核心。只有牢牢抓住秦腔戲曲藝術的根本,在繼承秦腔戲曲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從劇本創作與秦腔戲曲發展的歷程中尋找生活的脈絡,踏著時代的鼓點、合著發展的節拍、腳踩堅實大地、放飛想象的翅膀,再結合秦腔戲曲的發展特點與趨勢,積極對劇本進行改革與創新,才能創作出符合時代特色的優秀劇本。
(二)弘揚傳統,與時俱進,善于在秦腔戲曲藝術中融入一些現代藝術的風格特點。年輕一代獲取信息的習慣方式或途徑與傳統一代有著明顯的差異。在互聯網社會中,影視、動漫等形式的發展給一些傳統的藝術表演形式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表現之一就是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愛看秦腔戲曲,這種古老而傳統的戲曲劇種越來越小眾化,劇種越來越少,這對于其今后的傳承與發展很不利。如何在不利的背景環境中促進傳統秦腔戲曲藝術的發展?這就需要與時俱進,善于在秦腔戲曲藝術的表演中融入一些現代藝術的風格特點。
秦腔戲曲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把握人民的需求,吸取其他劇種的優秀風格特點,勇于創新,創作出反映時代的優秀作品,只有融入一些現代藝術的風格特點,才會更有利于年輕人關注和傳承。
(三)抓住秦腔戲曲藝術的特色進行創新性改革。進行創新性改革,是市場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在“十八大”以后,國家越來越重視對文化藝術的發展,提倡發展文化經濟,其中核心的一點就是要對傳統的一些文化藝術進行創新性的改革。習總書記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只有創新,才會在眾多的藝術表演中脫穎而出,給人深刻印象。如何進行秦腔戲曲藝術的創新,則又是在戲曲發展中需要考慮的另一問題。要在繼承傳統藝術本質的基礎上,立足于秦腔戲曲藝術的自身特色,結合地域文化特點,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藝術作品。
四、結語
秦腔戲曲藝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戲曲藝術文化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當前人們更多追逐“快餐式”欣賞,喜歡影視文化的背景下,要從根本上吸引更多的戲曲觀眾,發揚秦腔戲曲文化,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積極對其進行發展與創新,要通過抓住秦腔戲曲發展的根本,即劇本,善于在秦腔戲曲藝術中融入一些現代藝術的風格特點,以及抓住秦腔戲曲藝術的特色進行創新性改革等方法,來實現秦腔戲曲藝術的跨越式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對秦腔戲曲藝術進行發展與改革的過程中,不能為了外在的繁榮而丟掉其本質的東西。
參考文獻:
[1]仲紅.淺談秦腔戲曲藝術的發展與改革[J].當代戲劇,2008(04).
[2]侯磊.略論秦腔戲曲的藝術特征[J].新西部:理論版,201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