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設計有效課堂教學設計
章朦晰
摘 要:現階段的高校課堂教學需要師生之間相互配合,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較色更加多樣化,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完成“個性課堂”,最終達到充分合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在這次研究中主要依據課堂教學的根本理論,結合教學設計概念的來源,提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最終從互聯網教學資源和翻轉課堂兩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來實現接地氣式的課堂教學,體現教學主體的重要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設計性;個性課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223-01
一、課堂教學的理論依據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來的那部分就是教育。因此作為高校青年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明白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既有知識傳授的科學性,又有知識傳授的藝術創造性。我們在“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理論思想中,必須深刻理解教學本身來說就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而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中細節的研究如同做科研一樣,是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二、課堂教學設計性概念的來源
同時,教育就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子的責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可以非常形象的比喻:現階段的大學并不是工廠,并不是生產標準化零件的,更不是理性知識的堆砌。我們要讓學生站在我們的肩膀上認識世界,這就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教育這一個問題,對于認清教育的本質,明確自己的職能和職責、找準前進的方向是大有好處的。因為我們青年教師必須明白如果我們沒有理性的自覺,是不可能在實踐中做一個自覺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一)“教什么”的出現
在“教什么”的問題上,需要重點強調的是教師必須把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將自己數年科學研究中所獲得的感悟,自己對學科的認識過程和體驗,自己在領悟學科內涵過程中走過的“彎路”,這才是自己對學科體系認識和感悟之“精華”,如此才能達到讓學生站在我們的肩上認識世界的目的。
(二) “怎么教”的提出
而在“怎么教”的內容中,需要提出來的是教師一定要自行提供一種合理有效的方式與方法,以學習者為出發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結構體系。因為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與學雙邊對打的過程,我們老師的教授就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而存在的。
(三)“接地氣”式的課堂教學
在我國目前高等院校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先進的科學理論技術與老的課程體系設置與陳舊的教學內容質檢的矛盾。而作為高校青年教師的我們必須要以先進的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盡量避免“照本宣科”,同時凝練符合創新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教學內容,這才是高校教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并最終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核心。因此,關于高校教師的課堂教學的設計性內容中,我們要想將課上出“個性”,課堂教學中就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不能變成教師一個人的演講,不做知識的權威者,同時充分體現教學與科研的深度融合,充分融入教師自身對學科體系的感悟。
1.教學主體的重要性。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該更加全面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同時不斷地提問并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能否被接受,能否最大程度上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讓學生在提升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突出自身的創造能力等等方面的問題。現階段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型教育理念更加突出,伴隨著微課、慕課、在線公開課等多種網絡教學資源的出現,學生便可以隨時享受資源并獲得最新的專業知識。在這個大的前提背景下,教師必須相應地改變教學理念,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學方式,以配合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合。
2.課堂設計的具體措施——互聯網教學資源。走進現在的高效課堂我們不難發現,部分教室都設置了課堂手機放置袋,旨在讓學生專心致志的聽課,避免出現課堂玩手機的現象。相對來說,網絡教學資源的沖擊不僅給高校教師帶來負面挑戰,同時也帶來新型的便利。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參與課堂,將互聯網這一工具作為相應的輔助,利用互聯網學習,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樣一種互動方式,將互聯網網絡教學資源帶來的挑戰變成機遇,網絡資源變成課堂資源,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互聯網教學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網絡教學資源很大程度上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互動關系,尤其體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甚至部分無法真正的設計地設計并安排具體針對學生的教學活動。針對互聯網教學資源的特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今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哪些優點是互聯網教學無法取代的,哪些優點是可以取代的,適當的進行放大,最終讓互聯網教學資源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在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的同時更好的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3.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就是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的變革。對于現代教學來說比起知識的講授更重要的是完善教學的知識結構最終服務應用。“用中學”的教學方法即課堂教學的設計性的合理表現。在進行翻轉課堂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提前設置好提問,同時提問的知識背景需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當然過于簡單的問答并不能提高學生對于此次課堂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的對話交流與討論環節都需要教師前期做出精心的設計和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內化學生的專業知識,最終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