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林
【摘 要】最近幾年來,李軍先生所描繪的形象,主要以單個的物體或一組物體為主。創作了一系列的《藏·系列》木版組畫。畫面背景單純強烈,木版畫的肌理效果和主體物的質感相契合。李軍先生試圖把個人的生活經歷與審美體驗在作品中呈現出來,同時傳達出對人自身、對自然物的思考,并努力在創作中找到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意象;東方情韻;木版畫;詩意;審美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143-01
一、《藏·系列》版畫的“意象”和“東方情韻”
李軍先生力求通過后現代主義繪畫的構圖技巧,把木版畫的有限空間表現轉化為東方式的、對無限的時間表現。具體體現在他的作品《藏》(2007年)、《藏1-3》(2011年)、《藏1-7》(2012年)。
李軍先生的木版畫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性意象,充滿了東方藝術的神韻。他的木版畫作品采用了大量的審美意象,并通過這些審美意象,表現出作品幽深致遠的象征性意蘊。“意象”是中國式的藝術思維學科術語。簡單說,意象是外界事物的形象同人的意趣、情感在內心中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心象”;是人對外物在反復感受和體驗中形成的“記憶中的表象”。意象蘊藏在人的內心之中,是具有特定的情感和意趣指向的思維形象。意象的特點在于,它的形式、形狀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不能展示事物實際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狀態。意象的內涵是不確定的、變動的;意象的外延也是不確定的,因為意象受到“象”的限制,很難確定它的外延的范圍和界線,如果離開具體的情境和語境,意象的內涵就很難把握與說明。
總之,意象是主體的心情與外物相契合、相融合的結果;是大腦中的精神性的形象。盡管意象的內容顯得朦朧,但是意象在情感的傾向性上是相對明確的。可以說,李軍先生的銅版畫作品的象征性和意象性凸顯了畫家審美觀念中的東方神韻。
二、詩意的自然與版畫藝術的契合
審美體驗,以及莊子美學中對個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來闡釋李軍先生創作中“意”與“象”的來源。當自然的對象不再是對“我”“有用”的,而是與“我”平等的,人才能真正融于自然,才能獲得內心的“適意”,并感受到自然存在的“詩意”。拋開了物對于人的束縛,可以更多感受到精神上的自由與解放,有利于純粹精神性的、主觀性的“意”的感知。“意”既是主體的情感,又是事物存在的“道理”;既包括了主體對自然生命的體味與感知,也包含了過去所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象”則是對“意”的加工,是創作者提煉出來的視覺形象。在對對象的觀照中進行總結和概括,尋找具有普遍審美意義的圖式與意境,這種意境的追求包含了對技法的運用,也是在體味詩意的自然的基礎上進行的“意”與“象”的結合。在此基礎上探索在黑白木刻版畫中體現出的這種“詩意的自然”的可能性和方法。
三、李軍先生系列作品
李軍先生的作品主要有:2001年石版畫《坐著的人體》,參加第七屆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畫作品展。2002年木版畫作品《夢游》,獲2002年湖南省版畫作品展銅獎。2004年木版畫作品《理想與偶像》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湖南展區湖南省優秀作品展”。2006年版畫作品《鏡像》等三件作品入選“湖南青年版畫展”。2007年木版畫作品《藏》入選“第十八屆全國版畫作品展”。2008年木版畫作品《藏》《2008標志-鳥巢》入選“2008藝術湖南·湖南省美術精品展”。2008年木版畫作品《藏》入選“第三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2009年木版畫作品《天衣》入選“開放的表達——2009上海青年美展”以及“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作品展”。2011年木版畫作品《藏1-3》入選“第十九屆全國版畫作品展”。2013年木版畫作品《藏1-7》獲“湘高速杯”湖南省版畫藝術作品展優秀獎。2014年木版畫作品《藏1-7》入選“南京國際美術作品展”。另有多幅作品先后發表于《文藝研究》《藝術教育》等期刊,作品先后被上海、浙江美術館等機構及私人收藏。
四、結語
在欣賞李軍先生木版畫《記憶·系列》的過程中,筆者深切體悟到他的創新精神和不斷向前延伸的美學追求。李軍先生的木版畫作品總體上表現了“意”與“象”的結合。在此基礎上探索在黑白木刻版畫中體現出的這種“詩意的自然”的可能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