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聲部訓練-中學行進管樂團軍訓排練正式開始
李施威
摘 要:行進樂團中,打擊樂聲部可以作為樂團的一部分,也可以單獨展示,作為行進樂團中新穎、特色的表演藝術形式,并且有著獨特的基礎訓練模式,聲部可分為場上打擊樂、視覺表演隊和場下前排打擊樂三類,不同的打擊樂器在表演中,可以是整個樂團富有不同的表現(xiàn)力,本文主要介紹行進樂團中打擊樂聲部的基礎訓練方法。
關鍵詞:行進打擊樂;訓練;擊打;高度;演奏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089-01
一、站姿
站姿一般可分為:立正站姿和跨立站姿:(1)立正站姿。現(xiàn)代的行進樂團和傳統(tǒng)的行進樂團的立正站姿腳位不同,由于傳統(tǒng)立正腳為雙腳的前端是分開的,在開始踏步或行進時,常常需要加兩拍調(diào)整為雙腳向正前方,因此,絕大多數(shù)行進樂隊現(xiàn)在的立正站姿雙腳前后都并攏。立正要領:全身挺立,兩臂自然下垂,中指貼近褲線,頭部向上挺,肩部放松,腹部、臀部往里收,兩腿筆直站立,兩腳前后合攏。(2)跨立站姿。兩腳與肩同寬,重心在兩腿之間,腳尖向前方,雙手向后收起,右手握住左手手腕,上身與立正姿勢一樣,身體向上挺拔,形成跨立姿勢。
二、鼓的高度與握槌出槌
1.當拿起鼓槌后要與鼓面高度大約為兩拳的距離。在行進樂團中站成一排,當身體高度不均勻時,要以中間同學的高度為最舒服的位置為基準,規(guī)范高度。預備時,鼓槌相互顛倒,成平行狀態(tài),兩手手背朝上,分別握住兩只槌的槌尾和槌頭,立正姿勢站好。
2.出槌,當聽到下達節(jié)奏命令:5、6、7、8,在數(shù)到7時,迅速出槌,形成小軍鼓的拿槌姿勢,數(shù)到8時,抬起槌頭,準備擊打。演奏的力度是需要對應的鼓槌高度的,常用的有5種力度p、mp、mf、f、ff,對應高度為:p3寸、mp6寸、mf9寸、f12寸。要求每一名表演者要統(tǒng)一鼓槌的高度、演奏力度,達到了動作整齊劃一。
3.收槌:一般是在樂曲結束時,會有最后一個四分音符,當敲完最后,在下一拍的后半拍迅速收槌,收槌后姿勢與預備姿勢一樣。
三、演奏法與練習
1.擊打高度一般分為:full、down、up、tap四種,為了達到表演效果必須嚴格要求;full:先練習擊打高度12寸的,保證高度,充分的利用彈跳,兩只槌的抬起高度一致。Down:單音擊打后落下,當擊打第一個音為強音時槌頭整個拉起,下一個音為弱音,要為弱音做準備。Up:單音擊打后抬起,當擊打第一個音為弱音,下一個音為強音時落下,然后迅速抬起,槌頭高度與full相同,為下一個強音做準備。Tap:3寸練習弱音,手指、大拇指和食指帶動鼓槌,槌頭微抬起,兩槌高度一樣不能抬起太高,但保證有顆粒感。
2.聲部的演奏與訓練:(1)左八右八練習:左右手敲擊八分音符,同時進行12、3、6、9寸練習,這類練習是行進樂團最初級的訓練方式,在練習過程中尤其注意動作、抬槌高度的整齊劃一,可從側面觀察,或用“拉線”等方式來強化訓練。(2)雙跳練習:是最快成型的訓練方式,需要有一個準備動作,做抬起彈跳的動作。裝飾音(倚音)練習:練習可以與重音練習相結合,倚音的練習同樣也運用到down、up的演奏技巧,充分利用抬起準備和彈跳的動作,訓練時重點是注意主音與倚音的高度控制。低音鼓,常用尺寸:16、18、20、22、24寸。在行進樂團中早期是為了起到增加低音的作用,近些年的演奏變得十分多元化,對本聲部的演奏員的節(jié)奏能力要求極強,經(jīng)常出現(xiàn)十六分音符“對拍”,P-F力度變化的練習。訓練方法與小鼓基本相同,大鼓分配聲部時,每個聲部都有不同的音高,根據(jù)不同的音高分聲部進行八分音符訓練方法。通常先進行齊奏,這個時候訓練重點與小鼓相同,擊打的高度、力度、音色都要相同,當每位隊員熟練掌握齊奏后可進行“對拍”練習,多音鼓,分三、四、五聯(lián),常用尺寸:6、8、10、12、13寸。隨著表演形式的多樣化需求,多音鼓的演奏也變得十分豐富。出現(xiàn)了交叉式、花式轉槌,擊打和訓練方法也與小鼓的練習方法基本相同,基礎性練習一般分為:從左至右的練習、N字形練習、三角練習等。
四、步伐
在行進打擊樂團中,步伐一般分為:前進、后退、側行、側退和蟹步,這里我們對前進、后退和蟹步進行講解。
(1)前進:英文術語為Forward March,行進的圖譜標識為FM,訓練口令為:Forward——March,在前進之前需要做小踏步4拍,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一般不使用前進口令,直接使用的是踏步口令,踏步口令給出后,在原地踏步4拍后開始前進。
(2)后退;英文術語為Backward March,行進的圖譜標識為BM,訓練方法與前進步伐大致相同,當聽到后退的口令時,原地踏步4拍后開始后退。動作要領,原地踏步4拍時,在第4拍上,右腳的腳跟不落地,用腳掌撐起身體并向后推重心,同時左腳跟離開地面,并向后拖左腳,左腳的腳尖幾乎是不離開地面。
(3)蟹步:屬于行進打擊樂的專屬步伐,其主要用于行進打擊樂的左右側行,并且在踏步的訓練中,也只做小踏步訓練,不做中踏步和大踏步訓練。訓練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左蟹步,一種是右蟹步,當向左移動時,小踏步4拍,在第四拍半蹲,左腳向左邁到與肩同寬,重心向左移,下一拍,左腳落地,右腳在左腳前交叉,邁向左側,重心忘左移動。當向右移動時,方法與左蟹步一樣,只是改變了方向。
行進打擊樂團的訓練一定要按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訓練,它不同于中國早期的鼓號隊或鑼鼓隊,本文對行進打擊樂團的基礎訓練和各聲部的練習方法進行了初步的說明與論述,希望可以為開展行進打擊樂團的訓練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