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作品《李爾王》,至今仍在話劇舞臺上經久不衰...
任嫦玉
摘 要:本文展開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的流變與實踐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莎士比亞戲劇的發展情況,以及其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的轉變和應用現狀。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下,文化逐漸呈現出繁榮的發展趨勢。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我國社會對話劇的演出需求與觀念,具有鮮明的差異性。而作為外來文化的鮮明代表之一,莎士比亞戲劇在我國話劇舞臺上,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對莎士比亞進行闡述,同時重點研究了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的流變與實踐。
關鍵詞:莎士比亞;中國話劇;探索話劇
中圖分類號:I561.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06-01
一、前言
話劇是上世紀初傳入我國的,其與傳統舞臺劇和戲曲,具有明顯的差別。作為西方舶來品,其表演形式主要以對白為主,為了滿足社會的變革和人們的需求,而逐漸發展起來。西方話劇傳入到我國后,便在不同程度上與我國社會革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不同歷史時代背景下,被賦予了不同的時代思想內容。莎士比亞及其戲劇,是西方經典文化的代表,為了有效提高中國話劇舞臺的魅力,莎士比亞戲劇藝術性的轉變與應用,逐漸成為必然的趨勢。本文通過對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的流變與實踐探討,能夠為日后促進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具有現實研究價值。
二、莎士比亞簡介
莎士比亞,全名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著名的戲劇大師和詩人,同時也是歐中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①。莎士比亞的作品相對較多,其中包含37部戲劇,包括著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以及《威尼斯商人》等。其在創作中,有鮮明的藝術特色。第一,莎士比亞戲劇始終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認為戲劇能夠反映人生。第二,莎士比亞戲劇情節生動豐富,并且富有內涵,悲劇和戲劇因素往往結合在一起。第三,莎士比亞戲劇追求自然的表演理念,始終歐國貫徹落實演劇要真實。
三、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的流變與實踐分析
(一)莎士比亞與中國初期話劇
中國初期話劇主要是莎士比亞戲劇進入我國后,開始傳播和發展時期②。上世紀初期,我國爆發了五四愛國主義運動,屬于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在此運動爆發期間,作為具有文化性和情感渲染性的戲劇,成為了五四新思想的重要宣傳載體,戲劇的社會教化功能再一次的被放大。同時,在在新戲劇和舊戲劇的爭辯之中,通過激進派對除舊迎新的主張,國外戲劇作品的翻譯蔚然成風。尤其作為西方經典戲劇莎士比亞,逐漸受到當時我國話劇舞臺的廣泛重視。莎士比亞中寫實、浪漫和表現等現代主義手法,開啟了我國現代話劇之門。
(二)莎士比亞與中國戰時話劇
在抗日戰爭期間,莎士比亞在我國話劇舞臺中的傳播,起到了很好的文化武器作用。莎士比亞及其戲劇經過長期的傳播,已經逐漸從創新的角度上,實現了對話劇藝術的更新。不少中國話劇舞臺導演認識到,單純的為藝術而藝術思想在中國當時的社會中,無法實現③。因此,不少中國話劇舞臺導演決定在莎士比亞戲劇的支撐下,走戲劇為現實服務的路線,將莎士比亞與中國革命性和斗爭性的戲劇運動,有效的連接起來,從而上演能夠反映社會現實的政治宣傳戲劇。
(三)莎士比亞與中國探索話劇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經濟計劃體制也逐漸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自此新的發展環境下,國民政治熱情普遍降溫,人們日益將個人的利益放到最高點。在人們審美觀念不斷轉變的形勢下,以傳統革命題材的話劇市場逐漸冷清,莎士比亞戲劇在中國戲劇舞臺上日益火熱。對外開放第二年,《哈姆雷特》在上海演出,由此將莎士比亞戲劇和作品,更為現實的引入到我國話劇舞臺中。通過對莎士比亞戲劇形式、內容等方面的創新,實現對莎士比亞戲劇在我國話劇舞臺上的創新與探索。
四、結語
在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的趨勢下,各國之間的文化藝術得到快速的融合。話劇是西方傳入我國的重要文化瑰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文化表現形式。莎士比亞作為西方經典文化代表,在傳入我國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隨著社會政治的變遷,我國話劇舞臺的社會性與藝術性得到轉變,莎士比亞戲劇的形式和內容也得到了不同的變化。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從莎士比亞與中國初期話劇、戰時話劇、探索話劇等方面,展開對莎士比亞的流變與實踐分析。期望通過本文關于莎士比亞在我國話劇舞臺上的流變研究,能夠為日后促進我國話劇的創新,提供寶貴建議。
注釋:
①李艷梅.當代莎士比亞戲劇的多元傳播與經典再生[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4(06):23-26.
②段緒懿,謝紅.中國現代話劇史上的一次莎劇舞臺實踐——1937年6月《威尼斯商人》演出評述[J].民族藝術研究,2015(02):103-108.
③李艷梅.當代莎士比亞戲劇的多元傳播與經典再生[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4(06):23-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