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巧集中營 最強最全的數碼攝影技巧編 文并茂
楊智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法,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翻轉課堂教學法與《數字攝影》課程的結合,促進個性化教學的實現。本文通過解讀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本質內涵與具體操作,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數字攝影》課程中的應用,期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法;數字攝影;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0-0192-01
此前,我國的課堂一直是傳統的“大班授課、課下自學”的教學模式。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個性化的《數字攝影》課程,在此基礎上微調成“大班授課、小組輪流實踐操作”的教學模式,縱然如此,學生仍普遍反映課內交流時間過少,拍攝方案構思不足。通過對國外翻轉課堂教學理念與成功案例的探討,《數字攝影》專業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法,為課堂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翻轉課堂教學法解讀
(一)翻轉課堂法的本質與內涵。翻轉課堂,翻轉的是知識傳輸與接收的場所。顧名思義,即是將原先傳道授業的課堂翻轉至課前,強調學生借助于網絡技術,在課前通過在線課程完成原本應于教學課堂吸收的知識。在線課堂的學習讓學生提前掌握基礎知識,現實課堂師生互動則是對知識的再次梳理優化[1]。翻轉課堂的本質即是通過網絡技術擴展教學場所,將課堂學習延展至在線自學,將互聯網學習與師生互動相結合,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擴充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責任意識。
(二)翻轉課堂法的具體操作。傳統教學模式中,知識傳授來自于課堂上教師的口授板書,知識優化依靠學生課下的奮筆疾書[2];“翻轉課堂”的知識傳授則與之相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隨之翻轉。
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操作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學生課前自學,學生在線上觀看老師提前錄制好的教學課件,初步完成知識學習;二是探究式課堂活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解惑,引導學生更深度對知識展開思考。課前自學階段,教師為學生提前準備好優質且便利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或由教師親自錄制,或是來自于開放的教育資源渠道。形式上由最初的幻燈片、音頻,一步步改進到多媒體視頻和動畫,時長約為10-15分鐘,方便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課堂活動階段,師生間首先交流溝通學習狀況,進而由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惑進行解答,優化知識。
二、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數字攝影》課程中的應用
(一)問題為引導,任務為驅動。對數字攝影課堂現狀分析可知,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利用翻轉課堂,利用網絡技術與學生在線實時互動,實現課堂線上線下無縫對接[3]。
“問題為引導、任務為驅動”的數字攝影翻轉課堂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如何圍繞學習中的核心問題,探索并提出小組的研究方案。課前,圍繞如何優化拍攝效果,教師提前將課件資料分享到課程平臺,學生小組自主學習,協作討論,師生間在線及時交流。課堂上,交流各組的自學進展,之后研討各組拍攝方案,教師親自指導實踐操作,輔助拍攝完成。而后成果展示,師生間交流拍攝思路與方案,強化知識理解,教學相長。
(二)項目為導向、任務為驅動。翻轉課堂的核心不在于學生提前學習,而在于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數字攝影課程的翻轉教學法,升華對于翻轉課堂的理解,推行“項目為導向、任務為驅動”的“2+3”分層教學法[4]。“2”意指兩條教學主線,“討論演示主線”和“學生操作主線”,“3”即指分類實踐項目,“教學性項目”、“自主設計項目”、“生產性項目”。
“討論演示主線”即指教師將課堂學習要點拆解融合到項目中,通過對一個完整的拍攝項目的前期討論到操作實踐,講解并演示。“學生操作主線”即指學生根據課堂布置的拍攝項目,指定拍攝方案并親自展示,在此過程中既鍛煉思維又鍛煉實操能力。
“教學性項目”是教師根據課堂學習進度與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為學生小組量身設計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項目、知識點明確、操作性強,是學習和鍛煉基礎知識技能的專業項目。“自主設計項目”是學生小組根據團隊的志向興趣,自由選擇的專業拍攝項目,旨在熏陶學生的創作激情。“生產性項目”更具實戰性質,源自教師承接的商業拍攝項目或者學生自接的實際拍攝任務,這類項目將溫室的花朵放置于森林,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3”的設計,理論指導實踐,綜合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結語
翻轉課堂,師生定位翻轉,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更像是學生學習路上的陪伴者,而學生的主動承擔,使他們不再是知識被動的接收者,于個性化的數字攝影課堂學習裨益良多。但總體而言,翻轉課堂在數字攝影課堂全面推廣,也存在不可忽視的操作難點,需要各教學團隊積極探索,致力于最優化翻轉課堂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蔣玲慧.基于OER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課程中的應用[D].南京郵電大學,2016.
[2]陳曉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