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艷云
摘 要:自2011年設計學升級為一級學科之后,設計教育改革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不管是國家政策的推動,還是社會與人才市場的倒逼,時代發展、3C語言直接影響著我們設計教育改革。本文以環境設計學科性質和專業特點為基礎,通過對當前國內外當前最新形式以及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類課程教學發展狀況的調查和研究,創造性地提出建構3C語言下“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模式”(簡稱PBL模式)的設想。通過創建以3C語言下探究影響景觀設計的直接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導向展開景觀設計教學。建構3C語言下“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模式。
關鍵詞:3C語言;景觀設計;問題導向式
中圖分類號:G642;TU2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92-01
一、景觀設計教育國內外發展趨勢
(一)國內外發展趨勢
設計教育改革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不管是國家政策的推動,還是社會與人才市場的倒逼,時代發展始終影響著我們的設計教育改革。在3C語言下設計教育隨著時代變化發生了很多變化,服務設計、體驗性設計、創新教育應運而生。其中流行的創客教育和STEM育就是創新教育的兩個重要方式。
而景觀設計作為學科交叉性課程,打開學生景觀設計啟蒙的這樣一門課程,更是受其影響。再者面對市場上眾多景觀設計項目時,學生往往只能畫基本的圖紙,而沒有創新或有深度的設計方案出來,綜合素質不高,學科交叉融合性不夠導致學生知識面較為狹窄和眼界的局限。
(二)國外發展趨勢
目前,美國的景觀設計專業大都設在建筑學院、農林學院和藝術學院,不同類型的學院在專業教學上各有特色,優勢互補。在課程設置上,哈佛景觀設計專業成立之初,主要依托文化教育,并堅持以美術的方式設計景觀,偏重于景觀的藝術形態設計與研究。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景觀設計教學中更注重對社會問題、生態問題、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關注與運用。當今,美國現代景觀設計教學形成了社會、生態與藝術三位一體的模式,注重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的綜合考慮與運用。
二、設計教育改革中的3C語言與景觀設計教學
無論是20世紀初的包豪斯,還是當今的d.school,它們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都是在從屬魚那個時代的特定語境(Context)的作用下,也各自創造著具有時代特色的設計教育的內涵(Content)。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下,雖然設計教育內涵在不斷變化,但無一不十分重視教育過程(Course)本身。設計教育改革中的3C。具體是哪三C呢?分別就是語境、內容和經歷。語境即時代背景、經濟環境、技術環境,內容即研究設計對象,經歷就是接受設計教育過程。設計教育改革中的3C語言就是語境(context)。
(一)語境(context)
語境在這里指設計教育所處的時代背景,包括廣泛的社會需求,宏觀經濟狀況,技術發展趨勢及相關聯學科的研究成果。回到當下,如果說設計重在解決問題,那么當今社會的廣泛需求和潛在的經濟、技術趨勢則是思考設計問題必須了解的語境。
(二)內容(content)
內容是設計學研究或設計實踐的內涵。內容的變化毫無疑問會影響設計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現代設計教育在不同階段的教育理念演變也是內容變化在教育領域的自然反映。從實踐角度來看,內容的變化反映在設計所服務的行業越來越廣泛,以及設計參與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程度不斷深入。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行業對專門設計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交互與用戶體驗逐漸成為眾多設計院校大力發展的研究方向;隨著服務設計理念的推廣,設計已經開始介入醫療健康乃至公共事務管理的用戶研究、產品定義以致商業模式的決策。
(三)經歷(course)
經歷指的是接受設計教育的過程。在這里,之所以用“經歷”而非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希望強調過程本身,因為“教育乃是一個撫養、培育和教養的過程”。
通過創建以3C語言下探究影響景觀設計的直接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導向(PBL)展開景觀設計教學。 21世紀的景觀設計教學模式正從單一模式向“景觀—心理—社會—環境”交叉融合模式轉變,這種轉變導致綜合素質要求的提高,由3C語言密切結合時代,找到影響景觀設計教學的問題,以找到的問題為導向(PBL),PBL模式在景觀設計教學中可以從各個與之相關的面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問題調研思考選題和進行課題研究,以做出深入的具有生態性或歷史性或社會性的景觀設計方案,服務社會。 PBL教學模式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所具有獨特的優勢,將使其在景觀設計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3C語言下“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新模式的目的與意義
(一)“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新模式的目的
建構基于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背景下以3C語言問題為導向的藝術教育模式,景觀設計不是單獨存在,通過與景觀設計相關的“問題”的選擇與設置,密切結合當今時代關注的文化傳承與保護、社會變遷與發展、城市化進程、兒童教育、老年人問題、農村問題、價值觀教育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景觀設計教育深入思考的內容,并以此為載體,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通過景觀設計專長解決社會矛盾,為地區做服務,達到教與學、學與實踐的有效結合。PBL模式是實現景觀設計教學的有效方式。我國景觀設計教育在教學實踐中具體表現為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不適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現實設計問題能力不夠。PBL教育模式研究承載兩個目的:一是以“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激發學生對景觀設計思考的深入性與延展性;二是以“問題”為載體打破傳統的教與學的形式,打破專業技能與人文教育的割裂。一個只懂專業表達而毫無社會關注感社會責任感和人文底蘊的人是當不好景觀設計的是沒有創造力和潛力的。
(二) 3C語言下“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新模式的意義endprint
1.景觀設計課程更加合理化。針對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生態、老齡化、健康、教育等話題,結合日益成熟的信息技術、新的材料、生產工藝和商業模式,展開和調整景觀設計教育課程,新形式下的課程更加合理和符合社會需求。
2.服務地方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問題導向式”是引導學生根據景觀設計專業解決發現的問題。其核心問題在于地區文脈保護、地域建筑研究、特殊人群心理、城市發展中出現的空間或景觀問題、市民活動需求與城市發展問題等。這些問題無不跟該地區發展相關,解決好這些問題就是從景觀設計專業角度解決城市布局問題,城市美觀問題,城市舒適度問題,遍及我們的居住區、街道、公園、廣場等。
四、3C語言下“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改革
(一)樹立問題意識的培養
在3C語言的引導下,好的景觀設計教學改革必定是結合當今的3C語言。因此在景觀設計教育改革中樹立問題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而這個樹立問題意識不能開展太晚,在低年級階段就要及時進行。結合樹立問題意識培養,穿插到低年級課程教學與階段練習中。
(二)景觀用戶研究
由3C語言進行了問題導向式,而解決問題需要一定的方法。結合3C語言中時代的新技術,在課程中可以展開人文關懷的微觀技術,用戶研究、人因工程等能力的培養,從個人的需求層面了解和滿足消費者、用戶和社會人的需要。
(三)景觀課題的導入
對景觀設計教學可以適當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宏觀素養,了解社會、文化、經濟和技術大趨勢對設計問題的相關性、概念的合理性等方面的影響;以新經濟、新技術、新課題在研究景觀設計和做出適合當代的景觀設計方案。
五、結語
教學的發展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去思考,景觀設計教學在保留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也勢在必行。通過3C語言下“問題導向”(PBL)教學模式的建設,掌握和運用問題引導式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打造景觀設計教學問題導向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運用平臺勢在必行。景觀設計教學與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相結合在今后的教改課程中需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完善。
基金項目:武漢市市屬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問題導向式”景觀設計教學新模式探討,項目編號:2015068。
參考文獻:
[1]王英.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藝術探索,2008.
[2]葛丹.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考—尋找適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形式[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