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徽州農業文化遺產審美意蘊對高校美育的啟示

      新聞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月11日 03:49

      陳禪

      摘 要:徽州農業文化遺產中蘊藏著豐富的審美意蘊,其美學和美育價值也將對高校美育體系有著深刻啟示。文章首先分析了徽州農業文化遺產的美育價值,然后著重探究其美育資源與高校美育的結合方式和途徑,最后分析這種結合對于高校美育體系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徽州農業文化遺產;審美意蘊;高校美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166-02

      一、前言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保護項目提出之后,“農業文化遺產”這一新興詞匯漸漸走進了高校師生的視野中,并引發了高校師生和廣大科研工作者廣泛的興趣和思考。徽州農業文化遺產(以下簡稱“徽州農遺”)以古村落為典型,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良的遺產品質和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成為一塊研究農業文化遺產審美意蘊的理想案例地。

      因而,“農業文化遺產”在如今高校美育工作“離席”的狀態下,能否以其獨特的美育思想資源對教育有所啟示、有何種啟示、怎樣落實這一啟示,是本文要探討的核心話題。

      二、高校美育邊緣化和徽州農遺之“參”

      20世紀初,蔡元培等人從西方引進了“美育”的概念,并在教育工作中高呼“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表示培養“完美之人”才是救國濟民的手段。

      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的手段。”①古代哲學家直至蔡先生等前輩學者,無一不是偉大的教育家,雖跨越千年同等而重視美育,可見美育在中國教育中的獨特位置。并且,蔡先生等人還特別強調了在現代大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綜合教育方式,“他們的美育概念和理論一路傳揚,后經梁啟超、朱光潛、李澤厚等人結合中西古今美育理論相互參照闡發,具有了更加系統化的人本內涵和啟蒙價值,也成為高校美育理論與實踐的現代美育思想來源。”②

      眾所周知,“美育”的概念由席勒于1793年提出。他認為“美必須表現出它是人的一個必要的條件。”③說到底,美育思想是西方的觀念。然而照搬西方的美育思想,勢必阻礙中國建立自己的美學美育體系這一目標。

      因此,我國的美育思想必須傳承于傳統文化,立足于當代建設,且放眼于世界。本著此理論視野,人們應該把美育闡發為對我國學子的自然觀或天人觀、社會觀和生命觀的啟蒙和塑造,而不能簡單地與德育、智育、體育相混淆。

      然而,各地的實際情況卻恰恰誤解和誤用了美育。“各地高校在德育主話語的支配規訓下,高校美育成為被統納于德育的素質教育方式之一,美育并沒有如德育、智育、體育等獲得同等地位。”④絕大多數高校在教育教學上使美育課程和相關活動排出在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材及課程設置等結構之外的,縱然給定了相應課程也是不受學生重視的選修課。更值得重視的是師資條件的良莠不齊,僅有的美育教師大多都是中文系、哲學系跨科兼任。

      總之,美育并沒有成為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成分,而是在普遍的專業課、學分制的藩籬下被嚴重邊緣化。

      葉朗先生指出:“美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滿,也就是學會體驗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個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對人生產生無限愛戀,無限喜悅,從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⑤使葉先生所講的美育目標在教學體例中得以體現的高校實在是鳳毛麟角。美育在根本上與其他教育方式和目標有著根本區別。它并不是像德育那樣把道德教化看得很重,美育是一種引導和陶冶;也不像智育那樣強調知識和技術,美育更重視性靈自由,審美地去看人生;也不是如體育那樣重視強健體魄,而是強調修身養性,提升精神境界。將美育邊緣化的做法,歸根結底是忽視美育的重要性。缺失美育而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會是不健全、不全面、不夠合格的。

      自從聯合國糧農棉組織提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以后,世界各國都紛紛加入到對本國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和開發之中。中華文化,是從農田地里走出來的文化,中華文化可以說是從博大精深的農業文化中脫胎。生產從農業做起、變革從農業開始、主流文化也從農村氏族中化育而生,這一點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徽州農業文化遺產,以古村落為重要形式,更加突出了農業文化以人為核心載體重要宗旨。古村落中包孕著徽州先民的審美理想和美感意識,展現著人的生命本然的創造和對自由的向往。正是這一點,才成為了與高校相契合的美育資源的對話成為可能。但是,高校美育被邊緣化造成了徽州農遺的遮蔽狀態。就徽州農遺的審美意蘊與高校美育的關系論述,尚很少見。

      三、徽州農業文化遺產的美育價值初論

      前面已經說到,我國的美育準則,應該是把美育理解為對學生的自然觀或天人觀、社會觀和生命觀的啟蒙和塑造中。古村落作為的徽州農遺的典型代表,其美學思想巧妙且深刻地回應了這三個問題。

      首先,體現在對何謂天地的追問上,對塑造自然觀有著重要啟示。

      人與萬物相和諧,是其自然觀最根本的思想要旨。在農耕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這種觀點就是希望達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首先要求人要敬天、法天,對“天”要有崇敬與畏懼,還體現為一種依賴甚至是衍生關系。在徽州的傳統的農業生產中,農業村落內的祭祀與慶祝活動,與遠古時代巫術的“敬天法祖”的觀念一脈相承。產生出如五福神會等祭祀活動,成為農耕文化代表性的產物。農民們以這些活動與天地交流,期盼與天地和諧相處,農業生產的風調雨順;另外,天人合一,直接給先民們的啟示就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發展農業生產。徽州多雨多山,于是茶葉種植和毛竹種植格外繁榮。順應天時地利的農業生產智慧。積極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天、地、人三者有機的統一。同時,順應自然,而后發展自身,正體現出一種“無為”的思想觀念,無為不是無作為,而是不強為。所謂“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 ”,說的就是“天人合一”,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endprint

      其次,思考何謂社會,對塑造倫理觀有著關鍵指向。

      徽州是歷史上朱熹理學最昌盛的地域之一,在這里還誕生了著名的新安理學。徽州先民盡管以農業為生,但仍然不忘讀書。西遞村有一聯云“教子孫曰讀曰耕”,即使是耕種,也不忘記人于天地之間的立身使命;徽商以“賈而好儒”著稱,又稱為“儒商”,他們走遍全國,以寬以待人的風范和誠信經商而美譽天下。盡管躬耕于天地中,依然在探索和認清人于天地之間的位置,不斷思考人作為萬物之靈的義務和責任。張載提出的“民胞物與”思想,啟示了徽州先民們對人生的思索、對耕讀的平衡和對社會的思考。如何擺正人在社會中的位置,如何在社會中安身立命,徽州先民們給出了答案,這也為如今的美育留下了深深地思考空間。

      最后,體現在何謂生命的品味上,對塑造人生觀有著根本的推動。

      徽州的生活,完全是海德格爾所謂的“詩意地棲居”。徽州古村落,就是一個濃煉的審美意象。這里山水房舍都是詩歌,一草一木都是畫。徜徉古村落中,就是在山水中穿行和在水墨畫中游蕩。村落的建造依山傍水,沒有開山也沒有隔水。將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融進生活和生命之中。畫里鄉村,實際上代表的是詩意的生活,象征的便是詩意和情趣的人生。就像前面葉先生所講的美育人生,實際上在徽州古村落中的陶冶,就是這種美育人生的彰顯。徽州農遺這一得天獨厚的對領略美的番外天地,必將能對當今高校的美育工作和美育事業起到重要的啟發作用。

      四、徽州農業文化遺產參與高校美育的途徑

      湯顯祖說“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⑥將徽州農遺引入高校的美育教育,能夠給邊緣化的美育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高校本身來說,高校自身必須審視美育的缺乏或缺失,要重建包納美育的教育體則;重要的仍是需要轉變美育觀念,既要重視傳統經典文本和藝術的教育,也要引進新的審美資源。“既要重視課堂審美知識的傳播,也要推行田野參與式的審美探索”⑦在可操作的基礎上,要讓學生“走進徽州農業文化”,領略“農遺”的美,同時,也要鼓勵徽州農遺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向學生。形成“農遺”和學生的雙向互動。

      首先就是徽州農遺走進校園。

      這是其參與高校美育的第一步。高校相關的專家和學者,要進一步探究和論證徽州農遺的美學意蘊。讓徽州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者、研究者和開發者走進校園里,舉辦講座、專題報告會等,與學生面對面進行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們認識徽州、發現徽州,領略徽州農業文化遺產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徽學文化的本根性特點。激發學生們對徽州農遺的熱愛,增強對徽州農遺的保護意識。這也是徽州農遺面臨的問題。走進校園,是對學生審美觀的滲透和引導,同時,也是增強自身生命里和活力的保證。

      其次,要在課堂上認識到徽州農遺之美。

      相關高校可以直接開展“徽州農遺審美教育”課堂。將農遺之美形成理論、化成特點,在課堂上就對學生進行審美陶冶。徽州地區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堅實的旅游基礎,這是徽州農遺的一大優勢。專家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徽州理念,即徽州并不只有黃山,徽州農遺也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們領略代表性的古村落的美,達到悅耳悅目、悅心悅志、悅意悅神的審美效果。同時要 有所取舍、有所側重,有所針對,有所不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是美育的基礎。

      最后,走進徽州,真正去實地考察才是美育的關鍵一步。

      徽州農遺以古村落為代表,是承載著千年文化氣息的重要載體。只有走進徽州的山水中,在青磚黛瓦里領略風光,在山水中陶冶性情,在古建筑里增強歷史氣息,在古村落中樹立人文意識,在調研考察中發現問題,在實地訪問中才能增強才干。只有在這些綜合的鍛煉下,學生的美育才能最終有所突破。傳承這些農業文化遺產,就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記憶。同時,下鄉的實踐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強學生與人交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更好地把美育和智育德育等聯系起來。

      美育,說到底是一種陶冶和熏染,其方式是潤物無聲的過程,但是,美育的缺失確實是高校教育體系下的一些缺憾。對于徽州農業文化遺產的審美意蘊的討論仍然在路上,高校的美育體系重建卻是迫在眉睫。終究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引導學生立足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社會觀和生命觀,將是徽州農遺帶給學生最大的禮物,也是千年農業文明對如今文化最大的饋贈。

      基金項目:2016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徽州古村落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現代轉化”成果,項目編號: 201610364012。

      通訊作者:張偉

      注釋:

      ①王國維論文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②謝中元.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美育中的價值參與[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

      ③席勒,馮至,范大燦.譯審美教育書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④謝中元.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美育中的價值參與[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

      ⑤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⑥湯顯祖全集(全三冊)[M].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⑦丁永祥.當代美學視野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J].中州學刊,2011(03).endprint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美育 千年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污污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javaparser日本高清| 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正能量www正能量免费网站| 四虎麻豆国产精品| 阿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观看| 24小时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成av人片在线观看| 99re6免费视频| 在线成年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三级理论影院| 日本chinese人妖video|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动漫无遮挡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免费观看成人羞羞视频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五月天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免费a级毛片大学生免费观看|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喷血推荐长腿连衣裙美女刚进房间| 约会只c不y什么意思|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国产一级做a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