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草原,我們的家
趙奇
我不停地畫著草原,已經不知畫了多少作品,畢竟時日已久了……
最近我又畫了《成吉思汗的子孫》《曾經騎馬過草原》等幾個系列,所謂的系列就是用多個畫面,或者差不多相同的內容——哦,只是表面看吧,據說樹葉都沒有相同的兩片,何況繪畫呢?
但是,繪畫終究是一種表達。畫家畫了什么?別人通過作品又得到了什么?這永遠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因此,在一定的時間里,畫家就會說說想法,說說為什么畫那些作品。
1981年,我剛從魯美畢業不久,和我的兩位老師合作了《嘎達梅林》,那該算是我正經的畫草原的開始。那是一部連環畫,腳本是根據蒙古族敘事長詩改編的。有了這種因素,這件作品就不同于習慣中的“小人書”了。但是,它還是出版社的約稿。后來有了比較清晰的想法是1998年參加上海美術雙年展的《馬喲,你慢些走》,共六幅。然后是2003年參加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作品《漂泊草原》。當然這期間我并沒有停止草原題材的繪畫,不過是尺幅小一點,隨意一點——人的思維真是奇怪,寫出這話之前我還在琢磨,怎么解釋“大幅”之外的那些作品?,F在我忽然就給自己創作這類的繪畫找到了理由:是隨意性的作品。那么,這種隨意性是什么呢?說明這個問題得需要比對那幾件大幅的作品,那是帶有主題性的幾件創作,先說《馬喲,你慢些走》。這件作品的內容是明確的,表現牧民在草原上的無奈和傷感,畫面上彌漫著遲暮的英雄氣概。也許是在遷徙途中,也許是在災害的打擊下,總之是落日時分帶有影子的長調?!镀床菰返谋磉_于此差不多,不過是多了些溫情,多了些華麗的音色。所以畫面有了這些感覺,我認為完全是我個人的情緒所致,這和我的年齡、我的生活經驗有關系。是血氣方剛還是夢想多于現實?是可以拿著時間和身體下賭還是對于什么都滿不在乎?……躊躇滿志的年頭,充滿抱怨,聲音卻是慷慨的?!陡逻_梅林》是英雄的史詩,其中的壯闊和大氣構成了我對草原認識的基礎。所以我強調它的敘事性,因為這是和繪畫格格不入的東西,好在那件作品是一種詩歌體。我們不談連環畫本身的通俗意思,文字和繪畫結合起來,讀讀詩,再看看畫面,這樣,閱讀者的頭腦自然產生意象,如此,《嘎達梅林》的欣賞完成了。藝術作品不屬于個人,它是生活的現實在人的身體里的一種反饋。
那么,“隨意一點”的作品又是如何呢?現在想來,僅是數量上它就很大了,這包括一些扇面、一些小一點的斗方。它真是隨意的嗎?所謂的隨意,是拿起筆來,不經過特別嚴密的思索,隨著筆的走動,隨著當時的心情去描畫形象的。這是一種繪畫方式,在這樣的過程里,畫家是沒有負擔的,看著畫面出現問題,臨時地采取措施,這就足夠了。從畫面的效果看,這類作品,有趣味的地方往往很多,真有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到此問題就了結了吧?不,沒有,為什么單單畫的是草原呢?我想,這才是我表達的更為重要的地方。
我在一篇文章里曾表示過,“我對草原并沒有深刻的了解,連一般的認識也達不到”,這是真話。因為我并沒有像其他畫家或者藝術工作者那樣,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到草原之中,為了一件作品在某一個地方生活幾十天甚至幾個月。我只是在畫完《嘎達梅林》之后,和一個朋友去了一趟西烏珠穆沁的。在那之后,過了將近20年才又去了一趟呼倫貝爾草原。這就是我的草原經歷,說出來到現在我都感到慚愧!僅有的兩次草原之行,我甚至都不如一般的旅游愛好者對草原的熟悉和了解。但是,我得說另外一面,那就是體驗和感受,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
沒去草原就不能畫草原嗎?這樣的觀點一經暴露,其實就出現了一個與通??捶ú灰粯拥拿缹W命題,我相信這里邊的復雜性,足以讓我們生畏了。我們看到,眼下的宣傳都在告訴我們,藝術作者要深入生活,這個生活是特指的作品表達事件的發生地,這就恐怖了:有些事情我們是無法體驗的,比如那許許多多的天災和人禍,而那總是藝術家所關注的主題。有時候我在想,我們怎樣從那些畫家所寫的體會里去辨認真偽?他們有沒有言不由衷的地方?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現在生活在城市里,這對于我非常有影響。我總是喜歡像孩子一樣地判斷事情,我要說的對于城市環境的不滿,直接體會就是孩子時的經驗。盡管我已經離不開城市了,但我仍然保持著對于它的批評,越是離不開,我對它的厭惡就越是深刻。這一點感受不是瑣碎的,不是零散的,這是固定在我腦子里的東西。
對于我來說,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可以畫畫的。我想,我說的這種意思是源于思想而不是技術性。繪畫不是遙遠不可觸及的物件,它就在身邊,它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現實,我們不過就是把感受到的內容放在一個容器里。當然,這種意思也有人用環境、材料、場性來說明,不過我覺得都有點“繞”。
草原是寬闊的,這依舊是我們孩子時的想象:草原的云朵格外白,草原的女人格外漂亮!還有,草原的駿馬、草原的羊群……對,我似乎應該強調一下,那都不是馬和羊啊!是的,我堅信著這一點:所有的生靈,只要到了草原,就生出了神性。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這種神性是與生俱有的。使我百思不解的是,為什么到了草原,它那么容易就突顯出來?或許這是我們永遠離不開草原、草原對我們永遠神秘的地方吧?
我想畫一些使人可以看進去的畫,我想到了我們共同的遭遇,我想到了我們居住的城市——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容器吧——我現在就在這個巨大的容器之中,有什么辦法呢?毫無目的的愛會讓人陌生,必須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別人可以看到的基點上,這是一種交流的前提。說實在的,誰都不想自己的工作是半途而廢的。
我們奔著目的徑直走去,有時候也會認為眼前的情況十分糟糕。正是因為如此,投向遠處的心情成為了幸福。是我們選擇的逃避嗎?不,我的選擇是畫出了大家感覺到的東西,我把心放在了草原之上——我們看一抹綠色就會覺得非常舒心……
對草原我們是沒有疑惑的,我們相信草原,我們永遠是孩子。這是我們感受到的真實,我們已經能區別假象。我們擁有草原,自己的草原。
擁有著草原就是畫家,人們都明白這點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