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電影節上淘票票顯得異常活躍,不僅斥資1500萬替掉格瓦拉拿下官方售票平臺的身份,而且高調發布了額度高達3億的藝術片資助計劃。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淘票票的母體阿里影業卻陷入巨額虧損的泥潭,根據阿里影業上周末發布的財務預警公告,阿里影業第一季度虧損已超過7億。
2月底阿里影業發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阿里影業在去年虧損已達9.5億。今年一季度內虧損幅度即與去年追平,可以預計今年阿里影業的虧損又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相反淘票票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動作,卻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資本狂歡背后,是其難以掩飾的焦慮,這一情形與2015年的百度糯米電影、2016年的微影時代極其相似。
俞永福的“燈塔”又要被擱置了?
2016年11月俞永福受命統帥阿里大文娛,并親自出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出身中影集團的前任阿里影業CEO張強,悄然淡出。
此后,張強為阿里影業設定的“制、宣、發”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計劃被廢棄。經過對阿里影業業務架構和組織的重新梳理,俞永福提出了“新基礎設施”戰略,全力支持淘票票做平臺,為淘票票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阿里影業在前兩年主投主控的《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遭遇票房與口碑的慘敗后,俞永福選擇阿里影業減少內容制作、逐步淡出上游業務領域,轉型做“新基礎設施”,主攻票務和宣發。
2017年6月19日,俞永福在出席上海電影節時表示,未來,阿里影業制作少量的內容,不與上游內容方競爭,更多在中下游如通過電商平臺的大數據優勢,幫助電影宣發,并重點開展衍生、授權工作的業務。
俞永福的戰略對于淘票票而言,好比黑暗中立起的一座燈塔,一度令淘票票興奮不已。
可惜的是在俞永福為阿里影業建好“燈塔”之后,自己卻選擇抽身而退。去年11月,俞永福辭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淡出阿里大文娛業務版圖。樊路遠接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隨即俞永福的“新基礎設施”戰略在阿里影業也逐漸成為一紙空文。
在阿里影業2月底發布的最新財報中,公布了內容制作業務的最新策略,“將注重開發富有創意、傳遞正能量及合家歡題材的內容”,這一策略的提出也被外界質疑,與此前宣布的淡出上游電影制作內容的策略明顯前后矛盾。
而此次,淘票票在北京電影節上重資發起文藝電影計劃,是否由阿里影業主投主控我們還不得而知。但起碼可以判斷,阿里影業已重整旗鼓,又想拍電影啦。這一次,還是基本賺不了什么錢的文藝片。
種種跡象表明,樊路遠接任之后,阿里影業的企業方向一直在上游內容制作業務和下游宣發業務間搖擺不定,阿里影業和淘票票似乎無意按照俞永福設定的戰略路線繼續前行,而是還要返回頭來再度發力上游內容。
失去了“燈塔”的淘票票,將如何突圍?
之前張強擔綱阿里影業CEO期間,阿里影業內部設置了完整的電影投資、制作、宣發業務體系,甚至在內部培養編劇、導演、制片人,阿里影業也發布了30多個片單,并和斯庇爾伯格工作室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影業對上游業務的布局力度非常大,用意也很明顯。
隨著俞永福和樊路遠的介入,張強思路逐漸廢棄,原有的組織結構、人事安排均作了較大調整,發布的片單大多數湮沒無聞不了了之,阿里影業上一次的“折騰”力度非常大,極欲脫胎換骨。
然而,俞永福離去的半年內,阿里影業內部“折騰”的還是很厲害。提出新戰略之后一年過去了,整個團隊翻來覆去,如今看來似乎又要回到張強的老路上。
與此同時,俞永福“新基礎設施”賴以落地的淘票票也陷入了票補泥潭,據悉,為搶奪市場份額,2016年淘票票投入10億票補、2017年投入21億票補、2018年僅春節檔一周投入的票補已超過5億。然而,瘋狂票補并沒有給淘票票帶來預期的結果,其市場份額始終在30%左右,距離第一名還有20%以上的差距。
在對手凌厲攻勢之下,淘票票出票量、合作影片量級、合作影院范圍等關鍵領域,節節潰退,即便花費了巨額成本,票補仍舊沒能為淘票票帶來翻盤的機會。淘票票在電影宣發業務領域,也一直沒有一部票房體量超過10億級別的主控宣發項目,淘票票宣傳中強調的《戰狼2》、《紅海行動》等大片的合作關系,也只是配合主發行方影聯、博納等發行公司做票補和線上營銷工作,其自身并無實際宣發能力。相反淘票票主控的一些項目如《機器之血》、《擺渡人》等,宣發還要外包給聯瑞等發行公司。宣發能力的缺失,讓淘票票的業務最終無法形成閉環。
另外,阿里影業多次公開“無上限燒錢票補”的策略,不僅沒有給淘票票燒來市場份額,反而“引火燒身”。在監管當局“票補”限制令的出臺后,著名導演馮小剛、華誼兄弟CEO王中磊、新麗電影總裁李寧等相繼炮轟票補。淘票票的“無上限票補”綁架了制片方,擾亂了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受到上游片方人士的公開譴責。
面對行業的指責和市場的質疑,淘票票將突圍的希望寄托在文藝片和社交上,開始重金資助文藝片、開啟脫單電影院、小劇場等線下實驗,并表示電影是阿里社交新戰場。
眾所周知,在當前中國電影市場文藝片基本賺不了錢,同時社交是阿里的短板,淘票票在線下也戰斗力全無。試圖憑借自身短板業務突圍,這種機會微乎其微。
阿里影業2月份財報顯示2014年阿里影業虧損4.47億,2015年虧損6億,2016年虧損9.59億,2017年第一季度已經超過7億,虧損呈逐年遞增趨勢。而隨著票補效用失靈、戰略變幻不定,淘票票與競爭對手差距進一步擴大,翻盤希望渺茫,這讓阿里影業執行董事、聯席總裁張蔚以及曾經力挺淘票票的俞永福都失去了信心。
根據聯交所股益披露顯示,阿里影業(01060.HK)前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俞永福于今年3月29日不惜蒙受高達200萬港元或21.7%的投資損失,盡沽所持公司750萬股阿里影業股票。今年1月,阿里影業執行董事、聯席總裁張蔚以每股平均價1.0763港元拋售391,880股。完成后,張蔚的股份減持至0.05%。明顯都用腳投票了。
那么,失去了俞永福的“燈塔”,淘票票這艘危船黑暗中還能漂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