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外形設計產品外觀設計-產品外形設計
劉姝+史冊
摘 要:外觀設計是產品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池產品的外觀設計中,除了充分追求外觀自身的美感,還要考慮外觀與功能結合、外觀與環境的適應、以及市場和品牌文化等因素。本文基于外觀設計在電池產品上的應用,詳細分析了鋰離子電池外觀設計的原則。
關鍵詞:外觀設計;電池;產品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176-01
一、前言
根據工業設計師Victor Papanek的定義,設計是理解用戶的期望、需要、動機,并理解業務、技術和行業上的需求和限制;將這些所知道的東西轉化為對產品的規劃(或者產品本身),使得產品的形式、內容和行為變得有用、能用,令人向往,并且在經濟和技術上可行。這個定義可以適用于設計的所有領域,盡管不同領域的關注點從形式、內容到行為上均有所不同①。
產品的外觀設計簡單來說就是一項產品的外觀裝飾或產品外觀的美感性。隨著人們使用意識的提高,不再僅僅滿足于外觀的美感,還要追求外觀設計的健康環保、功能與舒適性、以及市場和文化。
二、電池產品外觀設計的原則
1.適應市場需求。市場是產品的價值體現,如果產品失去市場,其生命期就不會長久。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產品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外觀上也要求不斷的更新來適應市場的需求、發展。當前鋰離子電池市場中,消費電子電池(配合手機、筆記本等)的外觀主要采用軟包裝結構,與電子產品逐漸變薄的市場趨勢相關,因為只有軟包裝結構的電池才會做的更薄;而動力電池(配合電動汽車、電動工具等)的外觀主要采用圓柱形結構和方形鋼殼結構,這主要是考慮裝配上的方便及安全性問題;至于其他一部分異形電池(配合剃須刀、藍牙耳機等)的外觀要根據終端產品的特殊形狀需求,相應做出調整,例如弧形、臺階形狀等。產品外觀最主要的是抓住當下市場信息,符合時代要求。
2.美感及獨特性。美感是產品外觀設計中最不易把握的一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審美存在差異,形狀、圖案、色彩、材料、
質感、包括環保等因素都要綜合考慮。所以,像這種越不容易把握的問題,我們設計人員更應該把其做到盡善盡美,如果不能根據個體要求每人定制一個模版,就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審美觀念。其中,產品外觀設計的獨特性也是構成外觀設計的必要因素之一,品牌文化要融入產品外觀設計中,外觀設計不能隨波逐流,否則不可能設計出成功的產品。也就是說,我們所設計的產品要晶瑩奪目,要讓消費者看到之后就鐘情,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欲。鋰離子電池的美感和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外包裝和結構如弧形、臺階形狀等②。
3.多功能集成化。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數字基因、納米材料、新能源、微電子、大數據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要求我們在產品外觀設計中要呈現出產品多功能集成化的特點,使集成多功能的外觀設計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當前一部智能手機集通信、時間、交通、購物、理財、網絡、娛樂等功能,就很好地體現了多功能集成化。而鋰離子電池的外包裝多功能集成主要體現在對電池的可靠性、安全性方面的保護。軟包裝鋰離子電池的外包裝為鋁塑復合膜,設計成三層復合結構,從內到外依次為CPP(聚丙烯)、鋁箔、尼龍材質,每一層都有各自的作用。CPP層用于鋁塑復合膜的熱封裝;鋁箔層的作用是使電池的內外環境隔絕,防止外環境水氣、氧氣進入電池內部而引起副反應,同時有屏蔽熱的電磁波的作用;尼龍層的作用是保護鋁箔,防止磨損、破裂。圓柱鋰離子電池的外包裝為鋼殼,除了隔絕電池內外環境,還起到負極極耳的作用。
4.外觀與性能匹配。產品外觀設計還需要與產品性能相匹配。產品的性能是其核心價值,外觀設計不僅不能影響產品性能的發揮,在某些方面最好能提高產品的性能。在鋰離子電池中,外觀設計中的選材很重要。例如圓柱鋰離子電池中,在鋼殼的外部還需要設置一層聚合物薄膜,用于保護鋼殼的負極特性以及打Logo。通常此聚合物薄膜選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因為PET的熔點比其他常見聚合物的高,可以防止電池在大電流充放電時表面溫度升高而引起的聚合物收縮。
5.人性化。產品外觀設計應圍繞著人對產品的需求,讓產品去適應人。目前,人性化的內涵也更加豐富,傳統的人性化概念一般包括人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環境融洽性等比較直接可見的因素,而現在人性化更加突出了消費者的心理因素,要能從產品的使用中獲得心理享受,所產生的愉悅感包括安全感、自信感、榮譽感、興奮感和滿足感等。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流通及使用,一切都圍繞著“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發展的價值完全取決于人的情感因素。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產品設計所需考慮的因素將不再僅僅局限于外觀造型設計和功能設計,更多的需要考慮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和感受③。
注釋:
①寇樹芳.工業設計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②李樂山.美學與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
③滕學祥.平面設計[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