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一場際遇
沙依蘭
摘 要:有人說,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古往今來,元稹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無不流露著對妻子的偏愛之情;《項脊軒志》中“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更是有躍然紙上的淡淡憂傷,深深思念,緩緩追憶,匆匆歲月;“聰,親愛的孩子”,簡單的幾個字眼散發著傅雷幽幽的舐犢之情……
關鍵詞:銘遇;緣遇;跡遇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009-01
輕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頁角,腦海中不禁一幕一幕放映著托馬斯與特蕾莎相遇的六個“偶然”:在特蕾莎居住的城市的醫院里,偶然發生了一起疑難腦膜炎,請托馬斯所在的科主任趕去急診,但出于偶然,系主任犯了坐骨神經痛病,動彈不得,于是便派托馬斯代他去這家醫院。城里有五家旅館,而托馬斯偶然在特蕾莎打工那家旅館住下,也是出于偶然,在乘坐火車回去前,托馬斯進了旅館的酒吧,特蕾莎又偶然當班,偶然為托馬斯所在的那桌客人提供服務,恰恰是這次偶然把托馬斯拖到了特蕾莎的身邊,開啟了一生的故事。
小說中經典的把我們生活中的相遇“戲劇化”的搬到了紙上,看似六次的偶然太過于必然,但實際上,我們現實中的相遇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在萬千世界中,每個人相遇的幾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五,如果我今天沒有去超市,如果我沒有錯過回家的一路公交車,如果今天沒有下雨,如果我沒有穿那件紅色毛衣,如果我沒有走的慢了一步,如果你沒有來的快了一秒,或許……
一杯茶,一束花,一縷光,一首歌,一個人,記憶不長,回憶不多,心房不大,裝得下的過往的人與事,看得見的塵封的是與非,也是寥寥罷了。
一、銘·遇
定格在我記憶中的你是一個外形微胖的人,但卻絲毫不顯邋遢笨重,小時候不知道有種東西叫做離別,我理所當然認為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永恒的,當然,我現在也認為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永恒的,如果你還想聽下去,那我便娓娓道來。我并非主觀唯心主義者,而是這記憶深刻到足已伴我度過余生,對我來說,那是無疑的永恒。讀幼兒園時,總是你接送我上下學,花白的發絲,駝著的背影,蹣跚的腳步,清澈的雙眸,細紋斑駁的雙手至今縈繞腦海;有苦不說,隱忍堅強,與人為善,“傻乎乎”的熱情我仍在保留學習;糖醋鯽魚,蛋餃紅燒肉,現搟皮蘿卜蒸餃現在還難以忘懷;一句句做人的教導,一字字處事的準則,一聲聲出門的叮囑到現在我還記著,不敢忘記……
二、緣·遇
操場橘色暖燈下,你說你轉學來的第一天,我是值日生,就因為黑板上那個值日生的名字新奇好聽,你便開始注意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也不經意間開始關注你。后來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一起,那時候的我們很害羞,在一起兩年都沒有牽過手,現在想想也真是不可思議。你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我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你是一個外熱內冷的人,我是一個外冷內熱的人;你是一個喜歡把心事深深埋藏的人,我是一個任何表情寫在臉上的人;你是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我是一個規規矩矩守成規的人;你是一個說謊可以輕易瞞過我的人,我是一個一說謊自己就笑場的人,如果說我們有什么相似之處,那僅有自私罷了……都說性格互異的人能夠互補,可我們卻最終相斥,過去,你是你,我是我,現在,你仍舊是你,我,是一個想你的我。
三、跡·遇
我一向不區分緣分的性質,何為孽緣?何為佳緣?對不同的主體來說,緣的正反兩面往往是相互轉化的。生活在一個喜愛狗的家庭,我以小主人的身份養了許多的狗,這里的“許多”并非放在同一時間刻度去理解,而是放到一個長的時間跨度去看。還清楚記得家里養的第一只狗是土狗,父親從農村朋友家里抱來的, 因它是最小的一只,總是被家里、村里其他的狗欺負,父親就把它抱回了家,因其顏色土黃,便取名為阿黃。阿黃特別老實憨厚,也是因為阿黃,讓我從小就認定農村的狗都很乖巧,但阿黃僅陪我度過了一年不到的歡樂時光就因亂食外面的事物死了。家里的第二只狗叫阿毛,至今我不知道它到底是自己走丟了還是被人拋棄了才流浪到我們家,只記得那是初冬,早上我剛打開門準備去上學,發現門前軟墊上有一個蜷縮成一團的小白狗,就這樣,它成了我們家又一個新成員,可好景不長,阿毛很挑食,似乎吃東西完全憑心情,剛來家里的前兩三天,它幾乎不吃什么東西,實在餓了就勉強喝點我給它倒在小碗里的牛奶。之后的一周,它也吃的很少,一點火腿,一小碗牛奶,第三周的時候阿毛就走了。我以為我與狗的緣分到這里的截止了,直到家里來了第三只狗——天天,天天的名字是我取的,沒有深刻的內涵,只希望它能天天陪著我,不要僅是短暫的遇見。天天是家里活的最長久的狗了,在四歲半時因生寶寶離開了我……
四、結語
存在即合理,我討厭生活中不愉快不開心的點滴,但我接受生活帶給我的所有的酸甜苦辣。我曾遺憾遇見的時間太短,短到我沒有意識到有什么回憶就已經再也回不去,現在才發現,遇見不需要刻意保留回憶,遇見本身就是回憶,遇見也本身是永恒,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瞬間定格了一個轉身,兩個世界、一面別過,再也不見,有遺憾,有悲戚,有不甘,有怨恨,但,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永恒,接受它,珍惜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