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課教學與批判性思維能力
應羅云,周蕓
【摘 要】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實際上英語閱讀教學中缺乏批判性思維培養,導致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緩慢。本文首先對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其培養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并分析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缺失的現象和原因。在此基礎上,對如何通過批判性思維培養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出幾點建議對策。
【關鍵詞】英語閱讀;批判性思維;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3-0180-02
批判性思維培養是目前教育領域的熱點研究課題,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力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知識教學和學生語言技能培養方面,缺乏批判性思維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思維受到抑制,英語閱讀成為基礎知識教學的另一種形式,沒有實現對學生英語語言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批判性思維培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
批判性思維中的批判性源于希臘語中的“kriticos”,意思是判斷力、洞察力和辨別能力。批判性思維同時關注于觀察對象的優點和缺點,即包含對優點的挖掘和肯定,也包含對錯誤和弱點的否定。教育領域關于批判性思維的研究起源于美國,在20世紀中葉,是美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批判性思維之所以能夠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清晰性,有層次、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第二,相關性,以問題為中心,搜集有關信息,排除不相干信息;第三,一致性,保持行為和理論的統一;第四,正當性,用有力的證據證明觀點;第五,自主性,保持主體思維的獨立性和積極性;第六,預見性,提出的觀念用于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事物,做出合理決定。[1]
批判性思維培養具體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即思維技能培養和批判性精神培養。相關研究者將批判性思維技能培養詳細劃分為12項基本能力,包括識別中心問題、比較異同點、判斷信息相關性、區別事實、檢查一致性、判斷適當性等。批判性精神培養則是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保持思想的獨立性,不承認任何絕對的事物,但也不是對事物進行無理由的否定。而是以探索真理的態度,保持批判自信,在勇于提出自身觀點的同時,給予必要的證明依據。換言之,在培養學生批判精神的同時,要讓其掌握基本的批判方法和技能。[2]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缺失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思維培養的缺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模式單一。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英語教師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進任務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引進優秀教學方法僅僅是為了設計好一堂公開課,在內容設計上較為粗淺,空有其形,成為了一種另類的“單一教學模式”。第二,教學側重點集中在基礎知識部分。英語閱讀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但絕不是閱讀教學的全部。而一些英語教師將教學側重點均放在基礎知識教學部分,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教學資源利用效果不理想。隨著教學環境的改善和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英語課堂教學得到了明顯改觀,但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等教學資源的利用較少,或過分注重于課件的美觀性,沒有真正發揮先進教育技術設備的優勢。
三、通過批判性思維培養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對策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維培養與生本教學思想具有較高的相似性,都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主觀思考,從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因此,加強批判性思維培養,首先要構建生本教育課堂,調節師生關系,營造民主、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提出質疑。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不能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或維護課堂紀律,剝奪學生提問的權利。
比如在學習“The Olympic Games”一課時,學生提出質疑:“The 2008 Olympic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China.一句中存在時態錯誤”,并提出具體的論據:“教材的編制時間在2008年以后,北京奧運會已經舉行,因此不應使用將來時態”。當學生提出這種質疑時,教師首先應肯定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質疑精神,而不應該責備學生沒有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然后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結合學生討論結果進行總結,為提出問題的學生解答疑惑。在該篇文章的開頭已經給出敘述的時間節點在2008年以前,所以采用將來時態沒有錯誤。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自己沒有注意到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確保學生的知識接受效果,避免出現誤解。
(二)采取問題驅動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英語語言思維的重要途徑,創新源于對舊事物的質疑和否定,只有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才能發展出新的思想。因此,批判性思維培養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發展有重要影響,教師應采取問題驅動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所謂問題意識就是對事物的懷疑態度和探索欲望,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問題意識越強烈,由此引發的思考往往越深刻,從而更容易形成個人獨到的理解。因此,應構建問題驅動的課堂教學模式。
比如在學習“Poems”一文時,學生提議將“A Few Simple Forms of Eglish Poems”改為“A Few Simple Forms of Poems”更為合適,理由是這部分內容中不僅有英語詩歌,還包含中國唐詩和日本俳句。教師以此為例,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更深層次探討。在解答學生問題后,提出“Which kind of poem do you like best?And why?”這樣的問題,活躍了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發表個人想法。在問題驅動教學過程中,由學生掌握提問主動權,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對問題加以引申,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將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能力,首先要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將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互結合,讓學生在思維碰撞過程中,驗證自身想法,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對重點問題留有足夠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并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具體可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第一,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為每個重要問題預留足夠的思考時間,若采取自主探究方式,應預留2-3分鐘時間;若采取小組探究方式,應預留不少于5分鐘的時間。第二,課堂實施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探究進展,對課堂進度進行動態調整。第三,完成探究式學習后,應隨機選擇學生進行匯報,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探究過程中。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構建合適的教學情景,引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比如在學習“A healthy life”一文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吸煙者的肺”教學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提出“What bad effects does smoking have?”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批判思維能力培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要,通過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問題意識,有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以批判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采取問題驅動教學方法,并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和談論,使學生思維能力真正得到鍛煉。
參考文獻:
[1]劉慧,胡洋洋.淺論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S1):163-164.
[2]吳夏蕓.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13(08):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