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小山舞臺劇
屠紅釵
【摘 要】優秀劇目中的人物形象能夠在舞臺上立起來、傳下來,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這些人物形象都凝聚著前輩藝術家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受。青年演員在傳承這些優秀劇目,學演劇中角色時,絕不能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模仿。真正要演好優秀傳統劇目中的主要角色,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如果缺乏對人物性格的準確把握,缺乏對生活現象的深入了解,即使將老師傳授的一招一式模仿得再好,表演上也很難有光彩。
【關鍵詞】越劇;角色塑造;創造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3-0035-01
一、把握個性,塑造形象
我從藝三十多年來,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性格迥異的老生形象。我認為,老生演員在舞臺上要形神兼備、聲情并茂、張弛有度,才能產生良好的舞臺效果。一個女人,在舞臺上演的卻是男人,且以一種女性的視角詮釋男性角色,跨越性別障礙,把陰柔和陽剛這兩種看似對立的性別特征模糊在一起,讓一個女人以氣宇軒昂的男子形象展示在舞臺上,這需要一種“悟”。
在藝術創造和實踐中要講究“略形貌而取神骨”,追求傳神的境界。在表演中要依托“唱、做、念、打”的戲曲表演手段來體現。比如演員的神情、表演的神態等。演員要按照人物的性格來表現其七情六欲,使人物鮮活呈現在觀眾面前,而不是呆板、空洞、機械模仿前輩。
多年舞臺實踐證明,只有運用好技巧、技能,通過嫻熟的表演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表演才真切、自然,以神動人。如《徐策跑城》一戲,為體現跑、摔、絆的感覺,有了很多外形動作,把劇情的危急、人物的緊迫感表現得十分鮮明,也將故事推向高潮。任何藝術品種都有自己擅長的風格與特點,女老生擅演帝王將相之類角色,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歷史,在其本質上要求形神相生,情真意切,從容自如,將表情和內在的心情融合得天衣無縫。
二、以形傳神,表現人物
唱腔是戲劇最富有表現力的一個藝術手段,對于戲劇人物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女老生重在體現中老年男子的特征、氣質和行動。區別于女小生的亮麗搶眼,女老生在臺上的一言一行,不僅要符合男人的形象,還得符合一個老年人的行為特征和性格氣質。女老生在臺上首先要忘記自己是女人,一板一眼都是男人的氣勢,舉止投足要陽剛,有男人架勢,不可現女氣,更不可“娘娘腔”。比如《血手印》中的包拯,是鐵面無私的清廉官員,他嫉惡如仇,體恤民情,為民審冤,同時不畏強權,秉公執法,塑造這樣的人物,“神”必須要神態剛毅,目光炯炯;“形”必須步履堅實,動作穩健,是我為求體現這個人物的外部基調,表演上集“精、氣、神”,激情奔放,富有力度,從而增強了男性剛毅之氣質,完全區別于一般的女老生的表演形式。
一個基本功扎實的演員必須唱做兼備,常觀摩名家們的精彩表演,從中得到啟發和靈感。如:唱功戲《梁?!分械摹皠窕椤?、《五女拜壽》中的“別家”;做功戲《徐策跑城》中的“跑城”,等等,都是女老生的精典折子戲,優美感人的唱腔是戲曲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好的唱腔能達意、傳情。
三、聲情并茂,抒發情感
一個好的演員要懂得以情生腔、聲情并茂,每段唱腔都是根據不同人物或人物的情感發展,采用高音、顫音、滑音、鼻腔和頭腔共鳴等演唱技巧,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女老生的唱腔要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曲調奔放有力,整體來說要剛柔并濟,收放自如?!段迮輭邸分袟罾^康的一段唱腔“哭別”,是整場戲的華彩唱段,若要完美演繹它,我知道必須理解人物此時此地的真實情感。楊繼康遭嚴嵩迫害,千里奔波投親靠友,回想起這一路奔波飽嘗的世態炎涼,內心積壓多時的情感再也忍不住,其心情既憤又痛,最后硬起心腸,大步離去。這段唱腔感情濃烈,要充分發揮張派明亮、硬朗、蕩氣回腸的唱腔特點,才能表達楊繼康此時“悲、憤、恨”的情感。
張弛有度的節奏感也是舞臺藝術魅力的重要因素,優秀的演員會熟練運用角色語言、形體等一切表演技巧, 展現舞臺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和人物情感。通過遲、急、頓、挫的節奏變化、動作變化和情緒變化,使觀眾感受到了人物內心的跌宕起伏,從而達到視、聽的最佳效果。如《李娃傳》中“責子”一場戲,旋律豐富,節奏多變,唱腔高亢激昂,充分表現出人物的激憤情結。
藝術是無止境的,一個優秀的演員一定要熟讀劇本,細心品讀每段唱腔、每句念白的情緒和神態,理清和掌握人物表現的主線。如《五女拜壽》第三場戲,當楊繼康眼看奸臣嚴嵩陷害堂弟楊繼盛,開始認清奸臣的毒計,深感仕途艱難,因此在幕后唱一句高亢、凄愴的倒板“下朝堂心驚肉跳魂魄消”后,全身顫抖著從條幕里退至臺中,甩胡子、雙抖袖亮相。然后突然又想到朝中之事,于是悲憤交加、步履踉蹌地進了家門。這一段表演明顯勾勒出楊繼康的內心世界,雖動作簡單,卻干凈利索,節奏分明,神情畢肖。尤其要注意深入發掘人物的內涵,使表演達到形、聲、神、情的統一。這樣,才能再現豐滿、感人的藝術形象,因此,越劇女老生要廣納博采、拓展戲路,把握人物個性和行當特征,才能達到人戲合一,突出女老生的舞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