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湖南衛視《向往的生活》,感受勞動最光榮、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時,有一個“一干活就頭疼、一天要睡滿12個小時的大男人”讓我大跌眼鏡。連“大牌”導演徐錚都就地伏法,他是何方圣神,偷懶就算了,連張紹剛老師也見懶不治。
后來我對這位不知道哪里出名的名人進行搜索,好吧,不認識還好,一了解發現這個小眼睛男人開啟了另一個笑里藏刀的真實世界——《吐槽大會》。

《吐槽大會》節目的創作團隊笑果文化是脫胎于喜劇節目《今晚80后脫口秀》幕后團隊,他們致力于美式喜劇脫口秀領域的開拓。而《吐槽大會》是他們與騰訊視頻聯手打造,也瞬間成為網絡綜藝中一股不可忽視的熱流。脫口秀節目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雖然這種節目類型在歐美國家有長達幾十年的歷史,但因為文化環境的不同、受眾接受的差異性,這種節目形式在中國市場曾一直不被看好。直到近年來,網綜市場呈爆炸式開發,這種語言類的節目逐漸受到年輕網友的關注和喜愛。雖然形勢大好,但是想要保持脫口秀的長期、持續的關注度,依舊有是難以攻克的險關。稍不留神就會因為“口無遮攔”而下架,所以因時因地制宜,在沖破大眾道德底線前——退,在傳遞特殊減壓方式同時傳遞正確價值觀中——進。

吐槽是方式,“洗白白”是目的
《吐槽大會》每期都會邀請一位話題名人作為主咖,嘉賓作為副咖,以輪流說段子的方式相互調侃。脫口秀節目吸粉的關鍵就在于談論的話題是否能受到受眾的關注與喜愛,并且在談論的過程中獲得更多一拍即合的認可。從《吐槽大會》第二季請的話題名人看來,他們采取豐富不重樣戰略。從各個領域挑選代表,總有一種適合你的口味。而話題名人吐槽的話題更是與網絡熱點爭鋒相對。比如,第一集伊能靜喊話網友:我就是長了P圖臉;第五集潘粵明吐槽自己被稱為“過氣”明星。對于女明星來說,整容、P圖等都是對自身顏值的詆毀,但是在節目中對這些敏感話題,直言不諱。揭露明星背后對容顏的重視的同時側面怒懟網友惡意點評。而對于所有演員來說,“過氣”這個詞也是對他們的存在感的無視。而潘粵明通過自我調侃,不僅為自己的電影做了宣傳,還傳遞出一個演員的豁達人生態度。所以,在《吐槽大會》中,吐槽這種新穎的方式下,吐出的是網絡背后明星真實的心聲。既是對流言蜚語累積的壓力的釋放,更能匡正娛樂社會不良導向。
除了娛樂圈,還邀請了鋼琴家郎朗和國足馮瀟霆,這兩期節目都邀請了與他們相關的歌手和運動員,這樣在日常吐槽的同時,從專業性的角度加深對話題的解剖。這一點在常規節目中都有體現,這兩期更甚。還有大牌級人物劉嘉玲吐槽影帝老公梁朝偉、網紅papi醬吐槽葉璇“分裂”等等。節目邀請的人物涉及多個領域,而且身上都極富有話題性,所吐槽的話題也與當時時事接軌。既能蹭著熱點獲得關注,又能通過節目吐露心聲。瞬間“洗白白”的同時,還能捕獲一眾粉絲。

眾懟對象單一,吐槽根系急需擴散
第二季的嘉賓囊括娛樂圈、網紅圈、音樂界、體壇等多個領域,可見制作者不斷高漲的誠意與野心。但是相比第一季,人物豐富多樣,但是整體的沖擊力卻不如第一季那么猛烈。這或許是在政策之下做的妥協,但又為了市場需求,節目好像找到一條就地取材之路。在嘉賓捧話題名人的同時,是必要有一個人成為逗哏。這個任務就落在主持人——張紹剛頭上。雖然他只笑笑,偶爾說說話,但是眾懟對象單一化也會容易失去新鮮度。從節目中看得出,每一位吐槽的嘉賓都是準備得十分充分,但是準備充分也會顯露出刻意的痕跡,脫口秀本身的隨機性就會被消弱,而由此激發的火花也會消減。
第二季的話題更為集中,火力也更容易集中在一個點。但是在找準火力點的同時,吐槽嘉賓本身也具有話題性,以自身特色為本,圍繞核心,擴散吐槽話題來源的根系,更能迸發貼近真實生活又形式多樣的妙語。當然,如何把握這個尺度,一直都是節目需要認真謹慎考量的問題?!锻虏鄞髸窐税竦氖?strong>“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是的,是手藝就需要千錘百煉,就像在鋼絲上行走,把握好尺度的同時,急需把握行走技巧,這樣才能更快更好的走到目的地。當然節目有現在的突破和堅守也確實需要勇氣,這扇窗打開,我們聽到當事人真實聲音,也能看到正視生活的態度。

就像在第一季收官時李誕曾說:脫口秀在國內仍處于成長期。這一類型更像是破殼而出的幼鳥,需要市場、觀眾、從業者等從多個維度的呵護。雖然我們的市場不像美國一樣大尺度、肆無忌憚,但是能通過節目向受眾吐露真實的聲音,而且還是伴隨著笑聲,這就是邁出的最重要的、正確的一步。如果能兼顧受眾、市場與政策的同時,多從語言魅力和脫口秀的風趣幽默出發,探求生活更多的精彩面貌。
娛樂鋒
娛樂鋒:做有態度的文娛評論平臺
文娛評說 | 收視輿情 | 影視圈論 | 藝考編導
投稿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