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設計與內容呈現的關系網頁設計CHINAZ.COM
韓欣瑩,李有生
【摘 要】市場與設計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當原創和具有文化性、藝術性的優秀設計回歸,當代設計才能獲得更廣闊和持續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市場;設計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8-0224-01
一、設計的現狀
在物質生活日益充實的今天,人們開始進一步追求生活品質和精神享受,這也對設計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催生出了一批優秀的設計者和設計作品。
從當下的藝術設計發展現狀看來,設計作品良莠不齊。商業模式盈利至上的觀念導致相當一部分不真實、不健康、不實用的設計作品產生。對國外流行元素或藝術表達形式大量復制和抄襲,這種設計“重復”對于藝術設計的未來毫無推動作用。現今相當多的設計作品臨摹設計出一批擁有“國際范”、似曾相識的作品,它們失去了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從發展的角度看,當代的藝術設計一定要有獨樹一幟的風格,也就是創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這需要設計師平衡“市場”與設計的關系。
二、受市場影響的設計
(一)市場與設計的時代性關系
早期設計幾乎還沒有市場需求,科技、印刷等條件也相當有限。設計者們并沒有意識到設計的表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材質的觸覺感,畫面的視覺感以及整體的美感和實用性,都對作品的設計效果產生影響。當時的設計者們只把設計的重心放在文字、圖形等視覺元素的表達上,從而局限了設計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由于缺乏市場需求,人們對設計語言的表達和美感沒有太多的概念,對心理學、構成形式、美學等幾乎沒有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當時的設計者們在其它方面的摸索。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商品經濟快速發展,在多媒體、互聯網、數字技術和材料技術的支持下,創意設計得到了廣闊的市場,也極大地提升了當代設計在商業中的地位,創意設計迎來了新的黃金發展期。
(二)市場與設計的利益性關系
當代設計的表現形式單一,缺乏創新。設計創意虛假浮夸、矯揉造作。設計內容功利媚俗、誤導受眾,模式化的藝術設計普遍存在。一個成功的設計誕生,緊隨其后是一大批只追求利益,缺乏思考的相似設計出現。只注重形式的慣例和模本,追求普遍認同,而排斥個性化和自我認同的表現形式。模式化的設計雖然實現了設計的利益增長,但是卻禁錮了設計師的創新思維,阻礙創意設計的發展。
全球同一化桎梏了創意設計的發展,廣告設計人遭遇創意瓶頸,陷入了抄襲、惡俗等模式化的怪圈以迎合市場,一味地追求市場利益。廣告設計是功利性色彩濃厚的應用性傳播活動,其服務于消費,流行于市場,以盈利為目的,意圖是傳遞信息,提高商品附加值,誘發消費行為。廣告主獲得經濟利益,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僅把廣告設計看作為一種營銷手段,過分地強調商業色彩,甚至為了效益做虛假廣告。導致廣告設計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文化營養不復存在,變成單純唯利是圖,廣告陷入只追求市場利益的泥潭中。
(三)市場與設計的差異性關系
受地域、文化、年齡等因素影響,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市場,這就要求設計者進行“市場區分”。現在許多設計者設計出的作品無法融入生活,無法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由于大眾的文化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各有高低,而且存在區域性的差異,所以對于設計的理解也不同,造成設計的局限。設計者有自己獨到的創意自然是好,但是只按照自己想法,將市場差異和客戶的需求視而不見,這樣一意孤行就會與現實脫節。畢竟一些實用設計不是純藝術。對于設計者而言,任何一件作品都很難面面俱到,市場差異性的局限性就此體現。
三、結語
我們的現代藝術設計在追隨國際潮流的同時,如何把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如何以獨特的民族面貌躋身世界,是我們的設計重心。希望符合人們審美取向和正確價值觀,具有原創和文化性、藝術性的優秀設計回歸,只有這樣,當代設計才能獲得更廣闊和持續的發展空間。
設計要在學習國內、外先進設計思想的基礎上積極創新,不僅要實現物質和精神、潮流和傳統的融合,還要在追逐經濟效益和維護生態責任之間尋求平衡,既要追求市場效益,也要以人為本,更要注重長期可持續發展。在做出好設計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普及“美育”,提高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趙娜.設計.以人文精神為本[J].科教文匯,2008,(11).
[2](日)原研哉阿部雅世.為什么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3](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4]周霜菊.“表現主義”在平面廣告中的創意探討[J].設計,2017,(11).
[5]張翠玲,黃叔界.藝術設計與品牌傳播的關系研究[J].傳媒,2016,(04).
[6]屠曙光.論現代藝術設計的觀念[J].裝飾,2001,(01).
[7]史偉爭.對中國廣告設計走向的幾點反思[J].藝術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