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與李清照國破家亡之下的巾幗風骨奇女子
盧曉茵
摘 要:風骨嶒峻柳如是,氣節鏗鏘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女性作家,柳如是與李清照展現的不僅是女性的纏綿悱惻,同時也顯示出中國古代女性對國破家亡之際的巾幗風骨。
關鍵詞:柳如是;李清照;巾幗風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2-0015-01
一、背景
(一)早年際遇
1.柳如是:身世堪憐的秦淮名妓。史上并無記載柳如是的身世,但從她淪落風塵的際遇看來,她身世堪憐。盡管歷盡生活的磨難,柳如是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在脂粉之地做一名風塵俠女。她常著儒服,與諸多文人縱談時事。因其文采斐然,對時勢有獨到見解,所以在儒生墨客的宴會中,她并非作為風塵女子,而是作為具有同等地位的“文人”參與其中。
2.李清照:書香世家的千古才女。相比柳如是,李清照早年的生活可謂一帆風順,她出身書香門第。她從小受到濃厚的文學熏陶,且天資聰穎,故少年便有才女之稱。而后李清照嫁與趙明誠,二人夫妻生活雖不富裕,但卻琴瑟和鳴,安靜和諧。
(二)離亂時勢造就一代奇女子
1.柳如是:以身殉國。明后期朝政已岌岌可危,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朝建立。柳如是明白明朝已經無力回天,但她身為漢人,對清朝厭惡之至,便勸說她的丈夫錢謙益一起為國殉節。豈料錢謙益左右推脫,已然有降清之心,柳如是傲氣凜然,寧死不屈,奮身跳入荷花池中,殉國未遂。真可謂“青樓皆為義氣妓,英雄盡是屠狗輩!”后柳如是用自己的才情與智慧,將錢謙益從大清官場勸歸田園??梢钥闯隽缡切愿裰畡偭?,她忠于國家,有著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
2.李清照:生當作人杰。靖康之變后,北宋被滅,南宋開元。在顛沛流離中,李清照道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感慨,對宋朝統治者的懦弱進行了諷刺。而她的丈夫趙明誠在趕往湖州的路上感染疾病,不幸病逝。這個轉折點直接影響了李清照,她的作品從前期閨閣少女的輕快明麗轉而成懷鄉悼國的沉重悲涼。;李清照從個人的悲痛中自我救贖,將眼光放在了國家大事之上,一直都關注收復失土的大局。
二、詩詞賞析
李清照作為宋代的杰出女詞人,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成為宋代重要的詞論,后世許多著名詞人如辛棄疾都曾道“效易安體”。相比于易安的成就,柳如是則略遜一籌。她文采居秦淮八艷之首,詞作中隱約呈現一種女性的獨立自強的氣息,也為后世學者所贊譽。
(一)《烏江》與《岳武穆祠》
李清照的《烏江》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描述了她對項羽的思慕之情,蘊含了她對于人生價值的評判標準:氣節大于功績;同時通過這首詩句諷刺了當時朝廷居安一方,茍且偷生的事情。項羽作為楚漢爭霸的失敗者,按照中國評判歷史的“成王敗寇”的原則而言,他應當是敗寇,卻因不肯茍且偷生的氣節讓李清照折服,讓她產生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慨嘆。在國家危難之際,李清照通過這個詩作的方式弘揚了一種“臨大節而不可奪也”的民族氣節。
柳如是在游覽岳王廟時,被岳飛抗金的不屈精神所折服,作詩一首名為《岳武穆祠》。這首詩通過以古鑒今的手法贊譽了抗金英雄岳飛的愛國精神;同時也通過這首詩激勵當時漢人抗清。岳飛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戰將,他英勇抗金,為人民所愛戴,柳如是有感而發:“海內如今傳戰斗,田橫墓下益堪愁”。這首詩讓讀者看到了柳如是雖然淪落風塵,卻是一名心系國家,有著強烈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操與節氣的風塵俠女。這也難怪當明朝已經徹底覆滅之時,她會做出以身殉國的選擇。
(二)《鷓鴣天》與《金明池·詠寒柳》
從《鷓鴣天》中可看出李清照清高自持,不甘庸碌的作風。她使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從議論入手,盛贊桂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將桂花比喻為自己,“畫欄開處冠中秋”表達了自己高尚的情操,不愿隨波逐流。這首詞的精妙之處在于看似頌詠桂花,卻又似詠一個如桂花一般的人,更似在贊詠一種像桂花一般“畫欄開處冠中秋”的高尚情操。
柳如是筆下的寒柳與傳統的“弱柳”形象截然相反,她賦予了柳自我意識、自由心性以及剛毅的品格。并且通過對寒柳的描寫,抒發作者對自己身世的自憐以及對人生的慨嘆。上闋訴說了她生活的遭遇凄慘,情人離去,處境如“霜條孤影”;下闋中的“梅魂”是作者傾訴的對象,也是她內心獨立的人格形象。從這可看出柳如是對于愛情的執著以及中國古代女性的自我意識的蘇醒。
三、總結
柳如是與李清照早年的社會閱歷可謂是大不相同,一個身世堪憐,一個書香名門。但是當她們遭受國破家亡的悲慘離亂之時,她們的作品中展現出來的愛國情懷真正詮釋了中國千古對女性的最高贊譽:巾幗不讓須眉。
參考文獻:
[1]陳寅恪.柳如是別傳[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08.
[2]吳儀.李清照與柳如是:離亂時代成長起來的女詩人[N].江漢大學學報,2002-11(6).
[3]東山酬唱集·岳武穆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