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你是普通人還是明星,你已經無法抹殺掉它的光芒了,它無處不在,它會一直出現在你的視線能及之處,它就是——手串。
提起手串,你會想到什么呢?是長得垂到胸前的清朝官服的朝珠,還是美麗的布達拉宮兒女的藏珠;亦或是,某位緋聞方丈手里的佛珠?
不過,大家肯定想不到,最愛串珠的民族不是我們,而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臘人民。
這要從幾百年前的故事說起。
在大概七百年前,也就是中國的元朝時期,統治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崛起,征服了相鄰的希臘等國。從此,那個誕生了最燦爛的希臘神話的國度,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悲催度過了四百多年。
奧斯曼帝國信奉伊斯蘭教。而在伊斯蘭教里,有一種跟佛教念珠很相似的東西,叫做贊珠,是穆斯林贊主贊圣時用來計數的。
每念一個尊名,他們就撥動一顆贊珠,所以贊珠的顆數多是33或99。
贊珠又稱泰斯比哈,有的用角、骨、木、椰棗核等制成,也有的以寶石、瑪瑙、琥珀、象牙等為原材料。只是他們不掛在脖子上,以便區分佛教念珠。
雖然奧斯曼帝國并沒有強迫希臘皈依伊斯蘭,但隨著漫長的歷史文化的融合,不知為何,串珠被希臘人民給保存了下來,并成為一種無關宗教、寄托美好希望的文化。
人們稱這種串珠為:Worry Beads,即排憂串珠。在現代希臘的第一個首都納夫普利翁,你甚至可以看到以排憂串珠為主題的商店和博物館(話說我們國家,如此豐富的手串歷史文化,怎么就沒有個專門的手串博物館呢)。
希臘人愛串珠到什么程度呢?一本希臘導游手冊上這么說:
你會注意到,許多希臘男子似乎花很多時間數珠子,這些珠子看起來像琥珀念珠。但是它們并無宗教意義。它們是“排遣煩悶的珠子”,是土耳其人留下的遺產。希臘人在陸上、海上、空中都不停地數珠子,以排遣難以忍受的沉悶。牧人數珠子,警察數珠子,裝卸工人數珠子,店鋪老板數珠子。如果你覺得奇怪,為什么很少有希臘婦女戴念珠,你將會明白,那是因為她們的丈夫搶奪了數珠子玩的優先權……
▲我是今生緣·俞康,傾力于各種文玩收藏作品:金絲楠、陰沉木、海南黃花梨等的知識和鑒賞。更多木質根雕作品歡迎添 加 我 的 個 人 薇 ゅ 信 【TXMy1120】;讓都市生活也能回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