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榮四條 編輯/肆汝杯 來源:網絡大電影(wxs360)
近來關于“2017年網絡大電影市場規模達30億”的消息比較振奮,而另一邊,美國的在線流媒體Netflix把它的自制電影在美國搞網絡與院線同步上映,卻遭到了傳統院線的聯合抵制。
有人把這兩件事放在一塊對比,說網大在中國如此繁榮昌盛,在美國卻“走不通”。
我說,我們可以自信,但別又開始放衛星行嗎?第一,我們的網大幾斤幾兩,自己不知道?第二,Netflix的自制電影的確遇到了些門檻,但憑此說“網大在美國行不通”,這什么鬼邏輯?
之前大家普遍把網大看成中國的B級片,這個對比還可以接受,但真的別再拿網大和Netflix比了,咱干的不是一件事兒!
Netflix的“網大”的確能給國內行業很多啟發,但是并不是行得通和行不通這么簡單。我們得先知道Netflix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
與中國不同,美國的電影發行往往有幾個部分:影院院線、DVD和網絡發行。而國內往往只有院線發行和比重很少的網絡發行,近年來網絡觀影越來越普遍,又沒有DVD觀影分流(國內DVD市場相當于沒有···),才形成了網絡影視發展的“肥沃土壤”。
在以往,一部電影在經過影院和DVD之后,最后才輪到網絡發行,而Netflix直接將院線和網絡同步上映,這就相當于國內有會員的觀眾,可以直接在手機上看院線電影,簡直就是在電影院手里搶錢啊!所以傳統的院線才會聯合起來抵制《臥虎藏龍2》的同步上映。
Netflix的“網大”,并非行不通,而是傷害了傳統院線的利益。被抵制恰好證明了它的可怕。盡管短期內,同步上映很難被接受,但如果從片方和觀眾的角度來看,同步上映才是趨勢。首先觀眾可以更隨心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觀影方式,而更多的觀影顯然能帶來更多的收益。
Netflix首席執行官里德·哈斯廷斯說,傳統的電影院線的分發模式已經維持了 50 年,而這種壟斷實際上限制了電影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一些小制作電影來說,這些電影其實更適合在影院和網絡上同時放映,而現階段的分發模式卻讓這些小制作電影極易被湮沒。
對于國內同樣是這個道理,網絡大電影(ID:wxs360)曾多次預言,盡管現在,網大更像是“屌絲篇”,而長遠來看,網大適合的,是中小成本的小眾影片渠道。
而這,才應該是Netflix給網絡大電影帶來的啟發!
Netflix做的,并不是“美國的網大”,而是在探索電影發行的最佳方式,對于國內來說,可以說這是先行者在前面踩坑,我們后面的人要看清楚,而不是光嘲笑人家掉進了坑里。
再說了,未來就是未來,無法逆轉,只是來的快慢而已,當年唱片公司還聲稱要抵制iTunes呢,如今買實體唱片的還有多少?
Netflix給網大的另一個啟發,是內容方面的。其實Netflix在自制電影這方面走的一直不順暢,且不說大爛片《臥虎藏龍2》,就算是未來將要同步上映的那幾部電影,也多為賠錢賺吆喝的踩坑先驅。
但相比于我們來說,Netflix的“網大”仍是高打高舉的大制作。Netflix沒做好電影,或許是因為一向擅長劇集的它還沒找到拍電影的門路。但國內不一樣,我們的網絡大電影可以說“一直做,一直爛”,現在,網大的數量積累已經有了,差的就是質變。這個行業需要Netflix這樣能正兒八經拍出好東西的公司出現。
好東西不是說投資高,而是內容好、模式好,Netflix一路走過來,像推土機一般顛覆了Blockbuster和有線電視,現在又過來試圖推倒電影院線,而目前的網大啥也顛覆不了。別想著明年的30億了,跟您沒多大關系;別抱著投機的心理想著靠網大撈錢了,扎扎實實拍幾部能拿得出手的好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