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秋紅
摘 要:由于藝術類教師專業的特殊性、前沿性和國際化需求,為推動我國藝術教育國際化,搭建中國藝術學科教育對外合作平臺,越來越多的人積極的走出國門,培養國際性的視野,促進國內外的師生交流,推動課程國際化、開展國際性科研合作等方面來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但在這一國際化進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包括政策經費、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及教師在境外的學習環境、生存條件、安全保障、外語技能、專業優勢、中外藝術與文化差異、西方理論與東方技藝的互通、課程設置與專業相關度、歸國后的成果轉化等問題。同時高校藝術類教師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完善,從政府層面、學校層面、組織機構層面、教師自身層面等采取相應的措施,并應建立起高校藝術類教師國際化促進體系和質量評估體系。
關鍵詞:藝術類教師;高等教育國際化;現狀;問題;對策研究
1 藝術類教師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現狀分析
1.1 藝術類專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現狀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藝術學科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并在不斷發展壯大,學科規模也在不斷擴張,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形式和內容上也更加豐富,但同時也呈現出了特有的復雜性。隨著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藝術學科還呈現出數字化及跨學科發展,在國際化大趨勢地影響下,我國的藝術學科已經意識到必須走出國門,讓世界看到中國,了解中國的藝術。但是一度我們的藝術被盲目的同一化,照搬西式的設計形式和外觀效果,在每個城市都隨處可見鋼筋水泥建筑和玻璃方塊大樓,千篇一律的室內裝飾與陳設,大同小異的產品造型和外觀,沒有個性的流行服飾與裝束……意大利當代建筑師史蒂芬·弗萊薩指出“整個世界都開始變得相同,在意大利甚至是歐洲的一些當代的廣場設計已經區別不開多樣性”,在國際化的背景下,仿佛每個城市和每個個體都失去了識別性,感覺走在哪里都是一樣的。而回想過去,從地上出土的器物都可以通過它的形與態來了解其產生的年代與背景。因此,我國的藝術學科必須遵循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走出一條具有我國特色的國際化發展道路。
1.2 藝術類教師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在增強,同時對外交流的意識也在增強, 教育的國際化已然成為一種趨勢,以高校為主體的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步伐也在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僅提高全民素質、借鑒他國的先進經驗,更有利于開闊教師視野,提高高等教育學術水平。“目前我國高校國際交流的形式和內容主要有圖書資料交流、教師進修及訪問學者互派交流、公費留學生互派交流、學術論壇交流、項目合作交流、中外合作辦學交流、引進國外智力人才方式交流等。”而針對藝術專業,要切實推進藝術類高校的國際化,我們就得根據藝術類高校的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國際化。比如合作藝術展演、藝術創作、共建藝術工作室、交流藝術與文化、設計課程國際化等,將國外優質資源引進課堂。
2 藝術類教師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經驗與問題
2.1 “海外學習計劃”的經驗和啟示
以“高校藝術學科師生海外學習計劃”(Art Abroad Project,簡稱AAP)為例,該項目是為推動我國藝術教育國際化,搭建中國藝術學科教育對外合作平臺,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會與同濟大學啟動的共建CEAIE-AAP海外學習中心。項目先后輸送來自我國各省份超過百余名中青年學科專業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從事高校國際化專業及課程建設的教師、承擔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任務的教師等,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德國墨爾本、澳大利亞等國推進海外學習計劃,學期分為半年和一年。
(1)出訪城市的地理位置與藝術背景激勵了高校藝術學科教師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積極性。因文藝復興源于意大利,因此教師們以佛羅倫薩為中心,輻射到西方藝術史的發祥地羅馬、時尚之都的米蘭、主要代表畫派的威尼斯、錫耶納等城市,對意大利的宗教、藝術史、繪畫、建筑、雕塑、手工藝、傳統藝術的傳承和保護等深入的學習,參加了米蘭設計周、米蘭家具設計展、米蘭設計雙年展、威尼斯建筑設計展,及佛羅倫薩大學——同濟大學設計研討會等。甚至輻射到歐洲列國和歐洲著名的盧浮宮美術館、奧塞美術館等館藏。歐洲無疑是藝術史論研究和繪畫專業的天堂,是大師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梵高、莫蘭迪等的故鄉,因此與大師相關的藏館眾多,藏品也是最多、最為珍貴的。從手稿到創作草圖、從習作到享譽內外的作品原作,聆聽大師的生平視頻和詳細的創作背景,再走在大師曾生活過的土地,呼吸著他們曾呼吸過的空氣,領略他們故鄉的風土人情,感受獨特的歐洲古建筑、特殊地貌和自然風光,不難理解他們是怎么創作出那樣驚世駭俗之作,對教師今后的創作和經歷無疑是一種動力。
(2)不限專業促進了各高校藝術學科教師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果驗收呈現百花齊放。此項目匯聚了來自我國繪畫、雕塑、版畫、藝術史、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等專業的教師,在學習和感受西方文化和藝術的同時,對內促進了我國各高校各專業間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對外促進了很多中西結合的繪畫和藝術作品的產生。南京師范大學羅戟和冉達兩位教授在2016年的AAP項目中舉辦了“游目騁懷”中國傳統國畫佛羅倫薩展,用中國水墨手法創作了一組以歐洲風土人情、特色建筑、宗教形象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佛羅倫薩大學的師生及市民都對以這種方式創作出來的意大利和宗教形象非常感興趣,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大部分的教師創作熱情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和經費的制約,比如國外的部分雕塑泥、顏料、畫材和郵費都相對比較昂貴,他們一般會選擇一些輕薄的畫紙或者畫布來進行繪畫創作,或者選擇從國內攜帶、郵寄畫具,這也使部分作品受到了限制,達不到工藝的要求。也有的人以攝影、資料搜集手段為主,歸國后再創作,他們開設講座、畫展、攝影展,版畫、雕塑等創作,還撰寫論文、申報課題,邀請國外的教授和學生來共同完成畢業設計、課題和課程等系列教學科研活動。
2.2 存在的問題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藝術類高校教師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從政府到自身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政府各部門政策、法規不配套,行政效率不高,政府引導和指引力度不夠,缺乏政府組建的公共平臺支撐;師資和管理隊伍與國際化標準存在較大差距,學校缺乏國際化人才,學術方面更與國際化標準存在較大差距;缺乏國際化辦學的整體發展規劃,不能與學校自身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自身特色挖掘和發揮力度不夠;缺乏科學管理經驗,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認識和定位不夠清晰,缺乏具體目標、實現途徑和保障機制等的整體規劃,操作缺乏規范性;配套環境建設中硬件設施落后,缺乏經費等問題。同時針對高校國際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的調研工作也不好開展,選取樣本有限、調研數據的真實性無法保障、多注重成就匯報,缺乏對出現的問題的深入探討等。
3 藝術類教師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對策研究
3.1 政府層面對策研究
政府層面,需要針對藝術專業加大力度并完善對教師出境學習的安全與保障力度;協調與加強對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的制度環境與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的管理;同時設立專項基金,減輕藝術專業教師出國交流、參展參會、個展聯展、藝術創作、合作科研等的資金壓力;給予學校對國際交流與合作諸多政策與方針方面以指導和咨詢等。
3.2 高校層面對策研究
學校層面,以地域為單位建立高校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聯系網,緩和各高校國際化發展程度不平衡的現狀,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質量;利用地方優勢,突出學校與藝術專業特色,明確國際合作目的與方向;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等。
3.3 組織機構層面對策研究
組織機構層面,加強管理,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與合作體系,明確服務對象與原則,加強與教師的溝通,改善與提高教師國外生存條件及安保,考慮到藝術類教師專業的多樣性,合理安排課程,提供畫室、設計工作室等。
3.4 教師層面對策研究
教師自身層面,加強語言學習,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規劃計劃內學習內容與自主觀摩之間的安排,明確學習目的和科研方向,縮小專業不對口差距,提高學習效率,建立與國際合作院校及國內合作院校的關系,重視資料的收集整理、歸國后的教學科研方向和成果轉化等。
3.5 建立高校藝術類教師國際化促進體系
建立高校藝術類教師國際化促進體系,建立一個政府支持的公共平臺,有助于藝術類高校之間信息透明和公開,各藝術類高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想法和計劃可以互通有無,不僅可以避免重復,提高效率,更便于競爭的公平和公開。不定期開展交流座談,使各藝術類高校之間信息共享,有利于各校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增加溝通和交流,共同進步。該體系的實現可以通過由一些在國際教育方面比較擅長或者有權威資質的學者、專家,也可以是政府官員共同組成的專家組,或者成立藝術類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協會,給予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政策咨詢建議或其他功能。
3.6 建立高校藝術類教師國際化質量評估體系
建立高校藝術類教師國際化質量評估體系,隨著高校國際化進程速度的加快,輸送到國外的藝術教師數量越來越多,隨著“量”的增加,如何來保證“質”,已經成為藝術類高校國際化進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忽視質量而一味地發展下去,不但不利于建立扎實的基礎,更有很多高校因教師未能獲得明顯的收效,已經失去了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明確的質量評估體系,各高校的評價千差萬別,也有可能會誤導高校制定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發展方針導向,影響高校國際化的健康發展發向。該體系的實現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牽頭組織,評估中介機構具體執行或者成立專家組,以“評”促“建”,通過質量評估,協助高校查找問題,提高藝術類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
4 結語
藝術專業的特殊性、前沿性和國際性決定了高校藝術類教師積極高效的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的國內高校藝術類教師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中存在著眾多問題和差異,比如政策經費、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及教師在境外的學習環境、生存環境、安全保障等問題,同時也包括比如外語技能、專業優勢、中外藝術與文化差異、西方理論與東方技藝的互通、課程設置與專業相關度、歸國后的成果轉化等問題。因此高校藝術類教師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俞睿.我國藝術類高校國際化發展道路初探——以南京藝術學院國際化探索為例[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3):89-92.
[2] 莊小鳳.深化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J].世界教育信息,2013(3):7-10.
[3] 閏溫樂.上海市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4] 吳堅.當代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