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學上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以大體分為信息獲取、情感交換和交流引導三個層次。高校輔導員是溝通學生與校方的紐帶。良好的輔導員談話不僅能解決學生目前暫時性的個人問題,更能使學生在談話中感受到溫暖融洽的師生感情,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作為溝通的主體的輔導員,應提高輔導員談心談話藝術,采用切合學生心理的談話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談話效果。
關鍵詞:輔導員;談心談話;藝術
1 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問題體現
1.1 脫離式的個性認知
這里所說的脫離,是指將談話對象置于一種與其實際情況不符的狀態下進行獨立的性格分析和判斷糾正。一個人所從事的62%的行為取決于其周圍的外界環境,脫離其外界的環境狀態而去評價其行為的正當性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認知偏頗,從而導致在實踐中不能夠達到疏導和解決的目的,甚至還會讓部分學生產生被誤解的距離感。
1.2 糾問式的談話方式
由于受到思維定式及受初高中教育模式的影響,多數同學將輔導員辦公室談話邀請視為一種帶有特殊化和負擔性的義務,導致多數同學在面對高校輔導員談話時,仍處于一種相對比較被動的心理狀態,伴隨這種心理狀態而來的就是許多學生進入輔導員辦公室后,整個談話迅速陷入一種單向的拋問回答或拋問不答的僵局之中。輔導員就自己已掌握的信息對當事人進行某種程度上的信息證明式的詢問,難免給談話對象帶來心理上的壓力,這種先入為主的詢問方式從開始就喪失了雙方在交流上的平等地位,無法起到應有的帶動效果。
1.3 任務式的解決目的
針對高校輔導員工作任務量大,事務龐雜的現狀,許多輔導員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多地將學生談話作為一種例行任務而非情感交流對待。首先,從談話動機的角度,一般呈現為問題發生后的詢問,而這種詢問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滯后性。時間上的滯后性使學生難以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問題所在,觀念上的滯后性給已形成的價值觀帶來矯正上的困難。其次,從談話目的的角度,大多體現為問題暫時的解決,主要包括事實承認和未來表態,而自我認知作為連接二者的重要環節卻易被忽略。事實不一定必須通過當事人來獲取,有關于未來做法的表態在缺乏自我認知的情況下,也會成為一種應付而流于形式,如此一來,談話便失去了其作為解決個別短期問題的權宜之計和防患未然的雙重意義。
2 低效談心談話的問題成因
2.1 對象認識不足降低談話實效
高校教育區別于義務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其自由性。學生進入大學,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較之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輔導員與高中班主任的角色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輔導員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主要起到一種引導輔助作用。由于時間精力所限,除協助工作的班級干部和問題較多的學生以外,同位于中間段位的同學則接觸有限,無法全方位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價值認知,使談話工作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2.2 角色定位不當影響談話方式
輔導員談話大多作為事后的補救措施,即對已然發生的問題進行糾問,不自覺地將自己置于詢問者的角度進行思維判斷。而輔導員的談話方式也會在不經意間受到來自這種角色定位的影響,比如將雙手環抱于胸前的姿態、談話中不注重目光的交流、對回答的打斷等,都極易導致談話另一方被動心理的產生。根據美國FBI的一項心理調查顯示,當被詢問者認識到自己無法擺脫在談話中處于被動狀態的情況下,會產生一種對談話者在試圖窺測自己的內心的判斷,出于對自我的保護難免產生對談話者的抵觸情緒,而只對詢問者的發問作出或肯定或否定的簡單回答,更不會在這種情況下主動吐露和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
2.3 換位思考缺乏難以雙向交流
評判一場談話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在于你通過對方證明了多少你事先所掌握的信息,而在于你能夠通過對方獲取多少你所不知道的信息。而獲取信息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對方同自己進行雙向互動。生活在象牙塔中的高校學生,尚未完善的價值觀容易受到來自不同文化的沖擊影響。輔導員在發現問題時易于陷入說教式交流模式,缺乏角色轉換,無法感同身受,將自身想法經驗傳授給學生,無形中增加距離感,降低信任度,談話的帶動性降低,難以實現有效的雙向交流。而談話中角色互換,能設身處地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找到問題的切入點,拉近彼此距離,融洽談話氛圍,從而使談話工作更容易被接受,談話效果更明顯。
3 輔導員談心談話的完善創新
3.1 構筑立體化交流平臺
如何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或者在面對突發問題時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及時高效地解決問題,這需要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并將這種交流貫穿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輔導員可通過互聯網、寢室走訪、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也可以通過向班級干部、黨員、信息員等談話交流,掌握學生日常情況,追蹤學生身心狀態,以提高談話的針對性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3.2 采用平等化交流方式
為了使自己的想法更能被談話對象認可,許多輔導員,將談話重心過多地集中于自己的理論說教性上,且運用了較多的重復性語言。而越來越多的實踐經驗證明,這種方式不僅不能起到實質上的教育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健康高效的談話需要建立在談話雙方平等交流互動的基礎上,無論雙方在實際生活中的身份關系和級別隸屬如何,為了保障談話質量,從對話中獲得更多信息,必須做到引導對方的積極參與。談話對象主動傾訴的談話交流所實現的實際效果要遠遠高出被動應付。將對話雙方置于互信平等的融洽氛圍中,注重眼神交流、情緒觀察、肢體語言的運用,在對方敘述過程中給予充分的語言性或非語言性回應。適當運用反問技巧使對話雙方進行良性互動,并使談話保持在相對平穩、順暢的軌道中進行,談話效果將大大提升。
3.3 擴充專業性溝通技能
目前,部分高校輔導員所學專業與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差較遠,多數輔導員缺乏專業性溝通技能,因此,許多高校輔導員無法通過談話真正達到解決現存問題和預防未來隱患雙重結合的要求。對話與溝通不僅是一項交往技巧,更是一種語言藝術,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擴充專業性溝通技能,必然會對輔導員日常工作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4 結語
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大體上可分為事務性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兩個方面,而溝通對話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手段更是貫穿于這兩項工作的始終。為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高校輔導員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提升工作技巧,以深入進行談心談話,及時捕捉學生思想動態。切實做到將正確疏導、積極宣傳相結合,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活躍良好的師生感情,從而將工作特點轉化為人格魅力,將技巧運用升華為藝術創造。
參考文獻:
[1]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李霞,樊翠英.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談心藝術[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6).
[3] 楊能山.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別談心載體[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1).
[4] 王劉琦.高校輔導員談心教育淺議[J].當代教育論壇,2009(10).
[5] 林潔.廣東掀卷大學生心理輔導風暴[N].中國青年報,2004-07-05.
[6] 賀志軍,薛亮.運用管理科學原理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J].青海社會科學,2007(3).
作者簡介:郭納(1986—),女,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