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o85h"></span>
    <label id="wo85h"></label>

      城鎮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探析

      電視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08月28日 08:23

      城鎮化進程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在京舉行

      楊永軍

      摘 要:隨著全國各地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昌樂縣也出臺一系列舉措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然而,新型城鎮化并非是在一張白紙上繪就藍圖。如何在全面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做好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使其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成為當前昌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城鎮化;非遺保護;昌樂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251-01

      昌樂縣位于山東半島內陸,隸屬濰坊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相傳,西周初年,姜太公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首封于齊,建都營丘,因此,昌樂又被譽為“齊國首城”。千百年來,勤勞、淳樸、智慧的昌樂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間文化,自古四民有常業,六禮有常儀,歲時有常節,衣食住行有常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文化。

      一、昌樂縣城鎮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從2005年昌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啟動以來,非遺保護工作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截至2017年5月,昌樂縣共普查、挖掘到非遺線索400余條,申報省、市、縣三級名錄共120項,并建設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場所。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有些非遺線索已人知曉,許多項目瀕臨失傳。就像城鎮化在帶給我們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一樣,工業化和科技化帶來快節奏的生活,人民群眾原生態的面貌被打破,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性特征逐漸相互融合,傳統文化也逐漸失傳,以致于昌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狀況并不樂觀。

      再者,在昌樂縣城鎮化進程中,許多鎮(街道)紛紛采取將非遺資源優勢充分有效地轉化為文化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發展路徑,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傳統和文化得以重塑,獲得一份可能存在的市場份額,使之具有經濟價值,基本實現傳統文化與城鎮化在經濟基礎上的互構。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壓力,文化內容的選擇權逐漸向資本傾斜,一些缺乏市場需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遺棄,受市場青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進行了相應的改變,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真性發生變化。長此以往,必將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城鎮化進程融合發展的對策

      (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強調人本觀和幸福觀,保護傳統生產生活方式,關注非遺可持續發展

      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要更新人們的思想,形成優化傳統生產生活方式,這是從理念到行為上的思考。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載體,非物質文化是生產生活方式的創造,同時非物質文化的發展又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的進步。因此,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回到生產生活中,保護傳統生活方式。昌樂縣城鎮化進程中,保護傳統文化需要適應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化,須強化人本觀,關注民生與幸福,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城鎮中的互動和交流,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正能量,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大眾傳媒及、微博等自媒體進行傳播,以正能量促進可持續發展,這是城鎮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在精神和深層次保護。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應建立以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的傳承機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人的認定、保護和管理工作

      傳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而傳承人的保護又是傳承的關鍵。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詳細的非遺傳承人檔案,保障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對生活困難的代表性傳承人給予生活補貼。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人沒有受過文化教育或受教育的程度較低,一些技術性的經驗只能通過言語口述、親身示范等傳授方式。通過開展昌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演活動,創立非遺傳承人和傳習場所獎懲機制,評選出一批德藝雙馨的傳承人,鼓勵他們言傳身教,將自己的技藝傳于后人。同時定期委派專家或藝術大師到基層去講課,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愛好者,培養一批熱愛民間文化、專業技術精湛、樂于奉獻、年齡和專業結構合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隊伍。

      (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場所的規范化管理

      為促進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昌樂縣先后成立3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場所(基地)。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場所的規范化管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應定期召開非遺傳承人召開非遺交流學習會議,傳達上級非遺保護指示,相互交流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經驗。各個傳習場所要嚴格按照傳習場所管理制度開展收徒傳藝活動,履行保護項目的傳承義務,組織人員開展項目的培訓和傳承活動,并以師承的形式選擇、培養新的傳承人,同時向縣非遺保護機構提供完整的操作程序、技術規范、工藝流程、材料配方等相關非遺資料。非遺保護機構應建立非遺保護信息資料庫,將各傳習場所和非遺項目資料分類整理,并編纂出版縣非遺保護系列叢書,面向公眾發放,讓群眾了解昌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狀況,使優秀傳統文化在城鎮居民中得到普及。

      (四)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應積極拓寬思路,探索非遺教育教學新模式

      教育傳承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最佳、最深入的方式。它不僅是一個被長期忽視的優秀傳統文化進入主流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民族精神和智慧及活態文化存在的認知過程。

      所以,將非遺課程的設置在中小學民間文化教育中,針對兒童感興趣時注意力集中、感知力最強,掌握知識技能最快等特點,通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等途徑,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帶入課堂,使國民從小樹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繼續作為活的文化傳統在青少年當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例如昌樂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孝子王裒的傳說》中“聞雷泣墓”故事是《二十四孝》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知識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了解《二十四孝》內容的人已經不多,年輕人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對王裒墓院進行綜合開發,加大對昌樂歷史、教育等文化的含量,建設成為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孝文化教育的基地和旅游景點。

      (五)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充分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價值,是非遺保護和傳承與新型城鎮化經濟建設相結合

      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研究認識其特點,尋找其轉換機制拓展文化資源的內容,增加文化資產的實力,為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區域性特征,因此在轉化其經濟價值的時候,不要好高騖遠,市場應有指向性,要考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域性。挖掘出“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中的經濟價值,并通過各種有效的產業途徑和產業方式,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的經營,形成一系列的具有特色的區域經濟樣式,從而為城鎮化服務。

      就昌樂縣而言,可充分發揮昌樂縣的歷史底蘊,打造“姜齊文化”品牌,并將其融入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可充分發掘馬宋餅、高崖炸雞等本地傳統美食,發展特色餐飲業,采取非遺技藝展示與宣傳展銷相結合的方式,既保護和宣傳昌樂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又促進城鎮經濟的發展。

      三、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識別和標志,生活的提升需要文化的發展和推動。城鎮化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勢在必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構建城鎮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體系與機制。

      中國娛樂在線?部分網站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生活 物質 文章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TOP

      More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视频一 |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免费观看毛片视频| 精字窝全球最大华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青娱乐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成| 女扒开尿口让男桶30分钟|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扒开末成年粉嫩的小缝视频|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视频| china成人快色| 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少妇群交换BD高清国语版|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日韩福利电影网| 久久电影www成人网| 日本乱人伦aⅴ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日韩免费三级电影|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日本免费v片一二三区|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成年私人影院免费视频网站| 丁香六月婷婷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