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設兩種教學模式:-深圳網球培訓天天網球俱樂部
陳堪富
摘 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班的學生,主要采用傳授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網球底子很薄,對網球相關的技術和技能都不會,教師只有實施傳授式教學才能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術和技能。而普通班和提高班的學生主要采輔導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主要存在動作技術錯誤,運用能力還不夠。
關鍵詞:高校;網球;俱樂部;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84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220-01
實施“網球俱樂部教學”是很多高校教師熱衷的研究方向,一方面俱樂部教學模式很早以前在歐美國家就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另一種在國內比較新型的教學模式。我們要總結出適合我們本國的網球俱樂部教學模式。
一、高校網球俱樂部教學的具體的實施方法
1.分類教學。(1)根據個人特點和需求分為集體教學和個體教學。初級階段大部分人采用集體教學,這樣練習的密度,統一的規范動作和積極的聯練習環境和氛圍為初學者快速提高得到了保障;另外有一些個人悟性快,身體非常協調,手感提高快的同學,對技術有額外要求的同學,需要進行個體教學,因材施教。(2)根據性別特點和技術水平分成女生班、男生班和混合班。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點不同,力量速度差別很大,在共同學習過程中避免男生女生進步速度不同互相影響,分成男、女生班;當技術水平比較接近的男女生就可以分到混合班級進行教學了。(3)根據學習網球的基礎不同總體分為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從來沒有打過網球的學生,分配在初級班;打過網球有一定球感基礎,只是動作技術不在規范和全面,需要一階段的學習提高到上一個水平的學生分為中級班里;高級班是學習過正規的技術動作,技術動作基本規范,能夠進行比賽和運用基本戰術的同學。
2.教學內容多元化。由于網球俱樂部教學方式的改進,在教學內容上,在傳統教學形式中網球技術教學內容為主,缺少技術、戰術、規則、裁判法等全面系統的教學內容傳授。在俱樂部型網球教學模式中,學生除了系統的掌握網球基本技術、基本戰術的知識,還將從廣度、深度和時間的角度擴展教學知識內容。廣度上,從網球的技術、戰術、網球服裝、網球拍、網球、網球場地、網球設備等知識的擴展。深度上,從網球技術、戰術等的泛化階段的教學內容到逐漸細化專業化的網球教學內容,使之成為終身的學習過程。時間上,從網球運動的起源到如今的網球運動的蓬勃發展,歷史演變和人文精神,足以讓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網球這項運動中來。
3.分時教學。如果只是像傳統的方式固定一個時間段進行教學,很難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因此需要由于學生除了每周一次的體育課以外,其他的專業課程時間都不是很統一,把所有學生的時間空間整合,找出可以共同參與多的時間段,安排一周多次多時間段的教學課,這樣解決了學生有興趣卻沒有合適的時間參與網球運動的問題。因此,分時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網球教學的參與率,同時達到提高大部分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4.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與傳統網球教學模式相比,提供更多的直觀形象的學習途徑和手段,對提高網球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根據網球的教學特點,可以通過電腦、電視、投影儀、幻燈片、網絡即時視頻、網絡論壇交流文字、圖片和視頻、建立微博、網絡通訊群、建立俱樂部網站等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既可以隨時學習網球知識,也可以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大家共同解決。網球俱樂部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可以多手段、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傳遞網球教學內容,使得俱樂部型網球教學中師生互動與交流更直接具體。
5.互動教學。在課上與教師交流共同分析和研究技術、戰術、規則和裁判法,同時也可以同學之間進行,網球學習心得體會的交流和總結,從中互相取長補短,各求所需,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動教學是網球俱樂部教學的重要教學形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學為主,實現教學形式的轉移。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了很大的角色變化,由原來的主導地位,變為指導和輔導作用。學生成為整個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6.多選擇考試方法。多選擇考試方法是為參與教學的學生根據各自的特點、發揮各自的優點和強項進行考試,考試的內容以技術型、比賽型和裁判型為可選考試內容,教學考試、身體素質考試和考勤部分為規定部分,每個學生需要有四項考核內容,滿分100分。即“考勤30+身體素質10+教學內容講解10+可選考試內容(技術型、比賽型、和裁判型)50=100總分”。
二、結語
網球運動作為新興的體育項目深受大學生的喜愛,改革和創新傳統教學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網球網球課程中實施俱樂部教學模式,從分類教學、分時教學、互動教學、教學內容多元化、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多選擇考試方法六個方面進行具體操作,不斷深化網球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網球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張金華.對高校網球課程實施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探討[J].大眾科技,2004(10).
[2]王小林.改革現行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院,200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