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近年來,隨著影視行業的繁榮,相關著作權糾紛也逐漸增多,其中因署名問題而引發的糾紛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據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所做的一項調查,2013年至2017年,該院受理的涉及影視作品署名問題的702件案件中,侵權類案件697個,占比99%以上,主要是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合同類案件9個,僅占1%,主要為委托合同糾紛和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糾紛。其中,2014年以前此類案件數量較少,但是2014年以后出現的案件是此前的5倍。該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張璇說:“影視作品署名的混亂所導致的著作權案件呈現出增多的趨勢,也給審判實踐帶來了諸多新挑戰。”

盡管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制片者享有。”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將影視作品著作權署名為“制片者”的情形極少,反而是其他署名方式頻出,諸如“聯合出品”“榮譽出品”“聯合攝制”“攝制單位”“權利聲明”等等,可謂五花八門;更有甚者,前后署名不一、編劇署名缺失、署名錯誤、不具備法人權利的單位也署名等等,令觀眾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作品究竟屬于誰。
對于署名混亂的問題,影視行業也是一肚子苦水。一位影視從業者說,作為攝制單位,我們很難對抗強勢的投資者和播出方,經常是投資方和播出方說如果不署上他們的名字,就要撤資和拒播,那就只能把他們的名字署上,但他們又不是著作權人,一旦出現糾紛就很麻煩。
這種麻煩在審理案件時表現突出。張璇說,符合維權標準的影片數量極低,僅僅為了確定權利歸屬或者是否具備訴訟主體資格就要花大精力,結果權利人難以在熱播期及時維權。
隨著網絡視頻的流行,網絡平臺在采購影視節目時會要求對方出具版權歸屬證明文件,沒有這個證明就拒絕采購或不付款,版權代理公司對此也是叫苦連天。
“為了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我們號召會員單位要依法依規署名、誠實信用署名、清晰有序署名、規范表述署名。”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斌說。

一些法律界人士建議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在片尾用權利聲明的方式標記歸屬。北京搜狐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法律事務中心政策研究部高級經理馬曉明說,“美國電影,一般會在片尾進行權利聲明標記,而且好萊塢電影之所以在各國版權授權鏈條相對做得最好,某種程度上歸功于他們清晰明確的權利聲明。目前,這一做法在國內也逐漸增多,許多知名影視劇開始在片尾用權利聲明的方式標記權利歸屬。”
來源 | 人民日報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