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少數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元素探究.pdf
馮琳
摘要:中國的油畫歷史雖然與西方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是也有100多年的歷史,油畫民族化的創作理念也是在這一時期提出的,以少數民族題材為主體的油畫創作作品也越來越多的涌現,受到人們的認可。西藏藏族、內蒙古蒙古族、新疆維吾爾族、貴州苗族等,油畫雖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西方油畫創作的優秀部分,也必須立足民族文化,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作品。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油畫創作
一、油畫創作中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
(一)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構成
少數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在一定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之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這些包括少數民族的自然環境、社會組織、風土人情、歷史傳統等,少數民族生活中的經濟、飲食、禮儀、宗教等生活也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另外,少數民族的性格與精神也是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構成,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在特殊歷史環境與生存環境中形成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的形成,跟少數民族所處的地域環境、歷史文化等密切相關。
此外,少數民族的表現手段和方法也是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目前還有一部分少數民族的經濟手段還處在物物交換的階段。教育方面由于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交通偏遠,經濟落后,在學生教學方面還是復合型的教學方式,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思想方面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信仰。藝術方面少數的民間藝術多種多樣,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少數民族文化。
(二)少數民主文化元素與油畫的融合
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與油畫的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國與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外來文化對我國文化產業與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作為油畫藝術本身又來源于西方,在發展過程中如果不融入我國本土文化的內涵,很容易形成崇洋媚外的油畫創作氛圍,不利于我國油畫藝術的發展。油畫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如油畫的排斥階段、臨摹階段、創作階段、發展到今天,油畫藝術家們更加注重傳統文化元素與西方油畫的結合。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對油畫的影響
(一)對油畫色彩的影響
色彩是油畫創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而色彩文化的形成跟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密切相關,如蒙古族受其地理環境的影響,對白色的色彩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情結,白云、牛奶、毛氈等在草原人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白色被蒙古族人民賦予了神圣與純潔的意義。維吾爾族對紅色的喜愛也跟其民族文化與社會環境有密切關系,維吾爾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方面熱情奔放,而紅色也象征著熱情奔放。油畫創作中色彩是重要的手段,作家把情感與對生命與世界的理解寄托在色彩之上,運用色彩的變化表達自己的情感。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為創作基礎的油畫作家,通過對民族文化與色彩的把握,創作出的作品更能引起少數民族的共鳴,如蒙古畫家妥木斯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對蒙古族文化的運用與影響,他的油畫作品很多以白色為主色調的畫作,也反映出作者本身對色彩的主觀感情。
(二)對油畫筆觸與肌理的影響
筆觸與肌理是油畫創作者在油畫創作過程中的個人特色的重要體現,筆觸技巧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重要性也得到更多的重視。而肌理更多的反映在寫實油畫中,通過物質材料與表現方式的完美結合,達到作者主觀藝術表達的效果。油畫創作中筆觸與肌理有助于油畫自身風格的建立,對油畫力度美、運動美、質感美的表達具有積極意義。
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油畫作品中,可以看到少數民族文化對油畫作品的影響,第一點,少數民族的服裝特征與環境特征會影響筆觸與肌理的運用。第二點,少數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對筆觸與肌理的影響也比較明顯。
(三)對油畫構圖的影響
構圖是油畫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油畫美的基礎,構圖要求作者在作品創作時根據創作題材跟想要表達的思想,對需要表現的各部分進行合適的分配,從而構造出一副完美的畫面。我國傳統的繪畫構圖主要是二維空間的構圖,而西方國家的繪畫構圖更多的是三維空間的構圖,這是中西方繪畫的重要差異。
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與傳統藝術非常多,在油畫構圖中也為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靈感。如新疆畫家阿布都克里木·納斯爾丁的代表作品《搖籃曲》中構圖的運用,柯爾克孜族壁毯就是關鍵部分,這些色彩和圖案都非常的精美,也是民族手工藝品的重要代表。貴州畫家趙華的油畫作品中夢幻世界的營造跟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也密切相關,畫面的構圖中既充分應用了民族傳統節日的色彩和內容,又能夠營造出夢幻般的意境。
三、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
(一)人物肖像的運用
人物肖像畫是油畫中的重要一種,同時也是體現油畫藝術美的重要體現,人們的長相特征受到自然地域、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人的膚色、身高、穿著等都會有一定的差異,這也為油畫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元素。而少數民族在容貌與服飾等的特色更加豐富,如藏族受海拔與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當地人有自己的一些特色,顴骨高、皮膚褐色、鼻梁較高等特點,再加上藏族人民的服飾特征,在人物肖像畫中應用很多。此外,苗族服飾中的銀飾也是重要的特點,這跟苗族文化有密切關系,在人物肖像油畫中也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如貴州畫家李昂的油畫作品《苗女》就充分展現了苗族的這一特點。
(二)生產勞動的運用
各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生產勞動的方式與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為生產勞動類的油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如蒙古族的放牧為主的勞動,西藏牛耕的勞動方式,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最真實美麗的畫面。潘世勛的油畫作品《開犁》就是描繪藏族人民牛耕的畫面。而吳作水的《臧女負水》描繪的是藏族女子遠行取水的畫面,這些生產勞動的畫面在油畫中的描繪非常多,樸實卻能打動人心。
(三)宗教活動的運用
宗教活動是精神世界的重要產物,少數民族的宗教的信仰也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宗教活動也是油畫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少數民族的宗教文化與情節更為濃厚,關于宗教活動的油畫作品也非常多,如于小東的作品《轉經道之紅》、《轉經道之白》、《佛燈》等作品,作品中具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
(四)節日活動的運用
節日活動也是油畫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體,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有時令節日、宗教節日、慶豐收節日等。如西方的圣誕節、感恩節等,伊斯蘭教的開齋節、藏族的雪頓節、苗族的吃新節、藏族的忘果節、彝族的火把節等等。節日是少數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融合的重要紐帶,節日在油畫作品中的應用也非常多,如貴州畫家陳曉光《齊鳴山谷》就是反映瑤族達努節的重要作品。